第331段(1 / 2)

不會領你的情。皇太後以前是個明快人,現在卻不是了,二娘是她命根子,碰不得!這事要是杞國公家來說,興許是成的,換了別人,白惹一身膻。要是反過來提醒了徐九,覺得聖人不與她一條心,傳出什麼話來,就是離間天家骨肉。”

鄭琰猶豫地道:“我知道你說的都是,今天……徐九也是個不開竅的,可我心裏不安。我能不能請教一下長輩?”很心虛地跟池脩之商議。

“有定論前你不輕舉妄動,請教就請教。你呀……”一聲歎息,“操心的命,家裏還有兩個讓你操心的呢。”

鄭琰訕訕地不說話了。

————————————————————————————————————————

鄭靖業是她認為的最可靠的後援,事涉皇室,慶林大長公主應該能夠提供一些幫助。鄭琰擇了一天,開了次小宴,邀了四位長輩到家裏小聚,理由是封地的租賦抵京,請長輩們來享用。長輩們很給麵子地答應了,心裏很是嘀咕:明明已經送過一些了,怎麼還要請?死丫頭不知道又要弄什麼鬼了!

慶林大長公主到了就打趣:“你這是閑下來了?快要過年了,你又在宮裏忙來忙去的,我們吃不吃這頓酒都不礙的,誰還會怪你不成?別累著了自己。”

鄭琰笑道:“大家一起吃喝玩樂,還能累著我了?”勾著慶林大長公主的胳膊往屋裏走。屋子裏已經擺起了大圓桌,三對夫妻正好六人,滿滿一桌子菜,邊吃邊聊。

鄭琰親自執壺:“許久沒有一起吃個飯了,今天自在些才好。”

杜氏嗔道:“都做娘的人了,還猴來猴去的。孩子呢?”

“抱出來我怕他們鬧您。”

“少囉嗦。”

又把一雙兒女抱了出來,兩個小東西一進來,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挨著個兒叫人:“我好想你啊~”看得鄭琰好氣又好笑。寒暄過了,把兩小打發去睡覺。成年人才開始了正式的會談。

鄭琰先通報了自己的觀察:“她怎麼就看不出來呢?本來這養子生母還在,怎麼處得好就是個大學問,她還這麼大大咧咧的。”

鄭琰發現,徐瑩自從做了皇太後腦筋就有向“傳說中的老太後思維”轉變的傾向了,就像是被哪個坑爹的神明施了魔法,刷地一下從一個性格隻是有些倔強、有點天真還算率真可愛的年輕女子變成一個老封君。

最近這種傾向尤其明顯,隻要是不涉及她的親生女兒二娘,隻要不妨害到她的嗣子蕭複禮與她之間的共同利益,凡是朝上的事情她都不怎麼去管,完全是憑本能行事。除了和親的時候看不順眼吼了一句,更多的朝政上的事情聽不明白了她通常是跟鄭琰說一句:“你去看看。”抑或是對朝臣們說:“韓國夫人代我去聽。”她當起甩手掌櫃來了。

由於她平常大事不管,隻是偶爾在那麼幾件事情上插個嘴,堅持一下,有時候會添個亂,有時候恰好幫了某些人的忙,並不超過眾人容忍的底線,甚至很多人還歡迎她這樣做。於是一直相安無事,大家對她偶爾犯二也就格外寬容,無形中也就助長了她的這種傾向。

鄭靖業心裏一樂,這不正好麼?你愁個什麼勁兒啊?

鄭琰道:“長此以往,隻怕母子離心,阿元就是禮數上不錯,也不貼心了。”

杜氏中懇地道:“禮數上不錯就很好啦,世上的事情哪有什麼都能周到的呢?娘子就這一個女兒了,能不心疼嗎?那個受封就是長公主,除非造反,沒有什麼事能傷到她。操的多少閑心,就算是皇太後和先帝,還是夫妻呢,新婚之時也是不錯,後來成什麼樣子了?”

慶林大長公主更不在乎了:“還道有什麼大事兒呢,原來是為這個!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你管那麼多!你能看得她一時,能看得她一世?今天你一句玩笑,‘喲,阿元瞧娘子摟著二娘,他眼饞了。’興許能把徐九推到聖人麵前。明天呢?你別的事情不幹了,就這麼看著?”慶林大長公主毫不猶豫地就認為,母子不太和睦對大家更有利,“至於二娘,誰不是這麼過來的?你想太多了,你小時候也淘氣得厲害,自己都忘了。”不彪悍就不是蕭家女兒,她家沒有白兔基因。

“我就是想提個醒兒。”

“你就是告訴她要聰明點兒,她能做得到嗎?!”池脩之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問題所在,“重新教一個皇太後?人得過自己的日子。”

看顧益純要開口,鄭靖業微笑、和氣地問閨女:“你與昭仁殿、大正宮都有淵源,擔心母子失和,不忍他們走到那一步,對不對?”

鄭琰認真地點頭:“就是這樣。”還是阿爹懂我。

“你是想從根子上杜絕了這件事兒,隻要皇太後心裏明白了,能做個差不多。日後大家都好過,是也不是?”

“正是。”

“笨蛋!”鄭靖業毫無預兆地開涮了,“就像你師母說的,你能幫她一輩子?有句老話叫‘幫急不幫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麼?你就是告訴她,現在情況要以聖人為主,你確定她能把事情做得圓滑了?你也勸過她了,她是怎麼對聖人的?”一指太陽穴,“她這裏缺了,你這裏生再滿,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