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段(1 / 2)

要求水平上不去,優良的技術根本推廣不了!什麼鉛活字一類,周邊不是冶煉專家,在迷上透鏡之後,這個項目就要暫緩。

“這裏臨水,要是山長不介意,印刷坊就設在這裏好了。”周邊丟下最後的建議,又一頭紮進玻璃片兒裏了,留下鄭琰咬牙切齒。

活字印刷又遇到了一道障礙,鄭琰和周邊一個動口一個動腦,指揮著一群動手的人,把架子也搭好了,油墨也弄出來了,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揀字工人是要識字的!在鄉間小地主大半還是文盲的年代,找識字的工人這個任務未免艱巨。鄭琰不得征集識字的貧寒學子,如少年時的鄭靖業那樣的人物,許諾,每印一本書,底稿他們可以借閱,這才將將湊齊了十個人。

果如周邊所言,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也不需要印那麼多的書。

沒有什麼劃時代的轟轟烈烈,活字印刷坊就這麼悄悄地開張了,一本一本地慢慢印著書,每套書也就頂多印個十來本,印多了也沒地方放= =!

鄭琰略鬱悶,又想起望遠鏡的事兒來了,心道,不著急,隻要慢慢幹,總會有成果的。穿越者能做的,也隻是緩慢的改變,尤其是對社會生活的推動,能夠很快見效的,反而是政治生活。

在印刷外沿河行走,猛然回神卻發現水邊長的植物略眼熟,這個……是粽葉?

話說鄭琰自從知道穿來之後沒有端午節,小的時候還想過包粽子,但是那個時候廚藝非常有限,想做也做不來。到了後來,已經習慣了沒有粽子的生活了,現在乍一見粽子葉,油然而生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

感慨畢,卷起袖子招呼人上來采粽葉,明天就吃它了!

取下粽葉回來沸水煮過,泡糯米、備餡料,剪絲線。試了數十個,終於包出了棱角分明的粽子,鄭琰的胳膊也累得發酸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專業人士去做了。

次日,煮好的粽子散發出清香,在鄭琰的示範下,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吃起了粽子。池脩之喜歡吃蜜棗餡兒的,池春華喜歡吃鹹肉餡兒的,池憲什麼餡兒的都吃,三小什麼都不給吃——怕他們的胃消化不了,隻給剝了隻粽子鍋裏的鴨蛋吃。

吃得挺開心的一家人還不知道,此時邊關急警已經一路從北而來了——雙鷹王先動了手。

207

207、天朝的挫敗 ...

“青牛部畢竟勢衰,他們已經遷過一回了,雖則故土難離,到底傷了元氣,較之雙鷹王實在難成氣候,吃了幾場敗仗,就有退卻之意,”池脩之對狄部的情況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雙鷹王兩敗青牛部,俘獲無數卻沒未乘勝追擊,反而以馬駿為使,往青牛部說其族人,約為兄弟,又許為婚姻。”

“青牛部就允了?”對這樣一個結果鄭琰雖然覺得惋惜,倒也不覺得太過意外。

“自是允了,否則怎麼也要再耗雙鷹王一些時日,等雙鷹王收拾完了青牛部,天朝也準備好了收拾他了。”

作為數百年來再次一統狄部的強人,雙鷹王的武力值是看得見的,智力值也是相當可觀的。他絕不是以前那些可以任由南朝人隨便抽打,又或者隨意戲弄的前輩。說是“隨意”,能隨意的人也是一時俊彥,種種手段軟的硬的一齊上,把曾經南下劫掠過半壁江山的狄部弄得欲生欲死。

眼下這一套卻很難行得通了,饒是鄭靖業奸滑似鬼,狄部畢竟不是他的主場,雙鷹王拿出了與其現有功績相匹配的能力,居然在這麼短的時候內把青牛部給搞定了!用的辦法簡單概括起來也就是四個字——先打後拉。一力降十會,此時此刻,在對狄問題上,鄭靖業的詭計也被雙鷹王用實力給壓製了一回。

陰謀詭計玩不轉,那就隻有打了。鄭琰聳聳肩:“真是可惜了,好在早就準備打了的。隻恨現在隻有蕭正乾一個能挑大梁的,一個人當不得兩個用。”她對戰爭不說一竅不通吧,所知也不甚多,生長的環境在那兒了,就算鄭靖業有心培養,說的多半也是朝中之事,至於軍事,她真是隻有理論沒有實踐。

池脩之神色有些古怪:“興許,還是有的。”

“哈?這麼些年了,一時太平一時不太平的,就算明著說太平了,狄人還是會擾邊。連年的的戰事,大小而已,有能耐的早顯露出來了。就似張進書那樣的,比起一群隻知風雅的人來算強的,對上狄人,防守是有力的,出擊也是不足。還能有誰?”

就算對軍事再不了解,她也知道,這樣的戰鬥雖然說是會有一場大會戰,卻是少不得分兵幾路前進,否則全擠到一塊兒,光下餃子去了,還打個毛線!一個主帥是必須的,各路的將軍也不能太矬,眼下擅長進攻的也就一個蕭正乾出彩而已。前定遠將軍倒是隨老皇帝出征過,卻被蕭令先安排來的豬隊友給坑得提前退休了。昔年從征之將,也是老的老、死的死。

“說起來也算是半個熟人了。”

“誰?”

“袁守誠。”

哢啪,鄭琰裂了:“他?他會打仗?沒聽說他還有這本事啊?他以前從沒幹過的。不對,他怎麼到邊關去的?”

袁大公子的大名一直響徹京城內外,賣相好、人品好,為人隨和四處跑,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滿足了所有少女的夢幻,也符合時下各個階層的審美觀。所以他從十五歲到三十五歲,可以預期哪怕四十五了,也還是會有人對他閃星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