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雙鷹王也比較頭疼,最終,他與智囊馬駿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雪化沒多久,他就帶著部族遷移了,沒有按照正常的順序到該去的草原,他到了另一處草原,打亂了遷移的路線。
尋思著婦孺安全了,他也積極備戰——主要是把戰馬養養好,戰士都不用操練,上馬就能戰鬥的。又在草原上散了不少斥侯,下令一有南朝兵馬的蹤跡就飛速來報,他不斷蕭正乾的後路也要抄蕭正乾的老窩。
馬駿對此非常讚同:“南朝要突襲,就不能帶太多的人馬,頂天了一餘多些,超過一萬五千人,深入草原大漠就不能來去自如。除非像前朝皇帝一樣,率十數萬眾,大軍壓境。南朝這幾年收成不錯,但是先前總有災害,收成並不好,支撐不起這樣的大軍。讓他們這些人在大草甸子上轉圈子去吧!”
雙鷹王微笑道:“南朝也不是沒有十數萬的步卒,可惜他們城池太多,要分兵防守,一旦分兵,每一部的人就不夠多了。東西兩線大約會死守,蕭正乾自家出擊,東西兩線暫不動它,他來攻我,我亦去攻他。就算讓他到了草原上來又能如何?隻能撲個空。他又呆不久,還找不到人。我到了他那裏,他的糧草金銀就都是我的了。”
帳內一片笑聲。
雙鷹王想得很美好,事情最初的發展也恰如他的預料,蕭正乾帶著精銳一萬人深入草原,給留守的鄭德興五萬人馬守城。雙鷹王一聽說守城的是鄭靖業的孫子,當下撫掌大笑:“南朝富貴子弟軟弱,能守個什麼城?!那個人我在南朝見過的,小雞仔兒似的!大將無能,有再多的兵也沒有用!再等等,讓蕭正乾走得再遠一點,咱們去抄定遠軍!蕭正乾必然折返,他折返的功夫我就能把定遠拿下,等他返了,咱們打他個正著!”
蕭正乾這裏呢,料到了行軍可能會有困難,所以作出了東西兩路牽製,自己主打的計劃。須知雙鷹王說是一統狄人,但是手下順服的各部也不是全部令行禁止的,各部自有小王,由於遊牧生活的限製,他們隻能散居於自處草場而不可能是像是農耕社會一樣,權貴雲集於京城,與自己的勢力範圍脫離太遠。部落們更像是南朝的世家,各有各的盤算,不肯為“更偉大的利益”去犧牲。到時候三路突進的部隊就能分攤壓力。
兩邊都想得很美好。
行軍打仗,尤其是科技十分不發達時代的戰爭,沒有導航儀沒有定位係統,沒有天氣預報,不來點兒巧合、不走丟那麼一部分人馬,就一點也不科學!
先是,張進書部走丟了!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張進書在大草原上兜來轉去的,拚命想找個部族打一仗,特麼就死活找不到人!張地書也算是個老將了,性格也夠沉穩了,架不住一直沒仗打,躁得慌。如果遇到人了,也就是個拚命的事兒,這遇不到人,整天提心吊膽的,滋味兒難受極了!他不得不暫時更改路線,尋找敵軍決戰,越走越偏,直到戰爭結束,他摸回家裏來還是沒跟狄人照過正臉兒。
接著,袁守誠同學倒是中規中矩地掃了青牛部,特麼全是“殘餘”,真正的“殘餘”,都沒有遇到過規模在五百人以上的敵人!相反俘獲了兩三千的狄人婦孺,還搶了不少牛馬羊。袁守誠眼睛都直了:“這也是打仗嗎?不對!趕快回撤!”
尼瑪這都是老弱婦孺,那麼精壯呢?!要是讓抄了後路就壞了,如果被人把後方城池給端了就死定了!
蕭正乾倒是沒有走偏,到了草場一看,風吹草低木有牛羊!雙鷹王給他擺了一道空城計!蕭正乾馬上冷靜了下來,看來雙鷹王是有準備了,這個時候就更不能慌亂,最壞不過被抄後路。蕭正乾知道鄭德興,有他在,底下人害怕被鄭靖業秋後算賬也不敢把他扔了跑路,五萬人,足夠守城了。東西兩線城中亦各有五萬之數。沿邊各城寨還散落著數萬人,隻要不慌亂,斷不至於讓狄人大舉突進。
蕭正乾認真想了一下,狄部這麼多人,不可能憑空不見了,沒見過誰打仗還帶著家眷的。還有,狄部以放牧為生,牛羊要吃草,就必須有草場。按照狄人的生活習慣,即使尊奉雙鷹王為共主,也不可能圍繞著他居住,還得各回各家到各自的草地上放牧去。一片草場承受不了這麼多的牛羊。
即使雙鷹王提前疏散了,這麼多人畜還要生活,他們跑不了!蕭正乾下令:“找向導來,找下一片草場!”
第二片草場也是空的,蕭正乾壓住士卒的不安,接著往下找,在第三片草場,終於讓他找到了該找的人,遠望過去,大旗上掛著一掛的狼尾,數一數,應該是雙鷹王的近親,不是他兒子就是他弟弟。
他遇到了雙鷹王他弟,行,找不到你哥,我就打你!蕭正乾命令人銜枚馬裹蹄,二十裏外隱蔽。天一黑就動手,殺人放火搶牛羊,一樣都不能少,一鼓作氣把人弟弟給滅了。獲其旗鼓,抓了雙鷹王的三個侄子,隻走了雙鷹王弟弟一人。
雙鷹王聽說南朝是三路並進,眉頭就先皺了起來,三路人馬齊進,遇到草原部族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他的計劃遇到了阻礙,別自己去抄別人後路,自己後方也被別人給攪了,雙鷹王損失不起。這時候他弟弟又哭著回來了:哥,蕭正乾欺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