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段(1 / 2)

焦點。又有大佬們答應了,卻不聽大佬話的小弟們在鬧騰。作為一個皇帝,蕭複禮表示,他已經慢慢習慣了這種朝堂生活。

習慣了也想吐槽啊!

鄭琰又被請到了翠微宮,是的,這事兒又拖了數月,又到了避暑的時候了。

——————————————————————————————————————

看著鄭琰小心地坐下,蕭複禮心裏湧起一股起來的感覺,這個動作,略眼熟啊!對了,好像夏美人有身子的時候,也是這樣,難道……

蕭複禮收起了八卦的心思,咳嗽一聲:“先生還住得慣麼?”

鄭琰微笑道:“自家別業,住了十幾年了,自然是慣的。若是問榮安郡太夫人,她也是住得極好的。我總讓春華去聽聽她訓話,太夫人讀書不多,道理卻是極明白的。人有的時候啊,會為外物所惑。如今的女子,講究女紅、講究才藝、講究個琴棋書畫、講什麼廚藝,是舍本逐末。我肯奉養太夫人,非止是為你,也是為她是個明白人,讓我樂意親近。”

蕭複禮心裏暖暖的,又有些遺憾:“少時常聽慈訓,今日見麵都有些難。”

鄭琰道:“夜深人靜的時候,把那些聽過的道理再想一想,就會覺得人並沒有走遠。”

“哎~有時候我就在想,大臣們要是也這樣質樸無文,心裏好了。”

“是為爭執的事情?”

“嗯,尚書所議,已是最好了,我心實欲從魏公前例,可還是有人不依不饒的。先生,平衡之道,委實博大精深。”

“不要拘泥,不要舍本逐末,一個人,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對得起天地良心就行了。”

“先生,有辦法解此謎局嗎?”

鄭琰道:“講明白!”

“講明白?已經講得夠明白了。”

鄭琰搖頭道:“還不夠,你們說什麼了?國家會承受不住?百姓需要體恤?世無萬代不易之法,唯有教化人心。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他們聽。明白地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算一算,五代以後,若不降等,會是個什麼局麵!

他們的嫡長子要襲爵,次子、庶子要有蔭、出仕,全盯著朝廷這麼點收入,朝廷還能剩下什麼,國家瓦解了,他們一群隻知道吃祖宗飯的還能剩下什麼?鎮日裏吟風弄月,到時候會有什麼下場,能守住家業嗎?

季氏穀氏,數朝名門,出了多少俊傑,子孫不思進取,一朝改朝換代,太祖曾作媒,把穀氏女說給親信大將。說得好聽是聯姻,世人稱之為‘美賞’,與賞賜奴婢有多大差別呢?——要把後果血淋淋地給他們看!”

蕭複禮有點呆,大臣們討論,也會嚇唬對方說什麼百姓會揭竿而起一類,還真沒有鄭琰這樣直接推理出——到時候你們一群敗家子隻好被當肥羊宰或者成為“曾經身份高貴的奴婢”這樣的搶手炫耀品。你們在作死,鄭琰的中心意思就是這個~

鄭琰喘了口氣,向蕭複禮推銷她的學校教育的想法:“他們不襲爵,還能做官。然而做官也需要考試,聖人,把一群廢物收到朝廷裏來,你不擔心嗎?”

蕭複禮已經習慣了鄭琰“掰開了、揉碎了”的教學方法,認真思考了:“世上有沒有千秋萬代的朝廷?改朝換代,大臣還有能繼續高官厚祿的,前朝皇室雖然受到優待,但是能過得自在嗎?如何能讓子孫不偏居一府?”這樣的世紀難題。【1】

按,前朝皇室在正統天朝是受到優待的,所謂優待,乃是為國賓、上表不稱臣,奉前朝之社稷、宗廟,用前朝正朔本色之旗鼓,劃一塊地,成為國中之國——這個地方相當之小,也就是夠支撐以上生活而已。【2】

蕭複禮悚然而驚,不得不承認:“非先生,不能有此言。誠如此,當如何是好?”

學校教育、衝擊蔭官朝廷世家官場與開啟民智、發展生產力相結合【3】,是鄭琰給蕭複禮開出的藥方。當然,她主要講的是前三個,最後一個隻能慢慢搞,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與時俱進,毋懼強敵。”

蕭複禮牢牢記住了,咳咳,所以說,對小孩子洗腦,一定要趁早!

——————————————————————————————————————

蕭複禮這小家夥沒看錯,他先生家又要添丁了,時隔數年,池脩之又要再當一回爹,開心得不得了。崇道堂裏在鄭、李辯論的基礎之上,又開始仔細推演世襲的危害。與此同時,李神策、李幼嘉、袁曼道、杞國公、應國公等應開始了遊說與奔走。鄭靖業明確表示了支持,文昌侯家首先響應,接著成國公等亦如是。

勳貴們想的是,錢雖然沒變,但是爵位能多襲幾代,這樣也很好。至少蔭官什麼的,那是賺的,對發展家族勢力是有好處的。否則這麼僵持下去,再僵個十年八年的,新方案沒出來,老一輩又要死幾個人,己方勢力便要弱,連這個都爭不下了。

然後,大家發現上當了!補刀黨出現了!從開國至今已經過了N代了,皇帝都換了六七茬了,就算讓你襲五代,從你家祖宗開始算,你也沒襲位了= =!所謂要繼絕嗣的聲音已經弱了許多,大家開始關心自己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