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小日子。
樂樂嗬嗬過了半年,嬰兒有計劃的開始呀呀學語,三歲的青兒利用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成功任職為她的口語啟蒙老師。想當然而,嬰兒第一聲叫的便是哥哥,把青兒聽的骨頭都酥了。
四五個月過去了,嬰兒升級為可以滿地爬滾,且能用簡單字節,表達心聲的小娃娃了。素來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的芙蓉寶寶,開始計劃報複奶娘。
本來她半歲大的時候牙齒就足夠鋒利,能咬痛人了,她臥薪嚐膽到今日,是因為現在她能說會道了,不怕出冤案,不愁吃啞巴虧。
結果自然是如前文所述,娃娃一口下去,葡萄奶娘嚎的比豬叫還豬叫。這段公案不僅驚動了爹娘和祖母,連剛出使臨國歸來的祖父也大為關注。
其實大家如此重視這次事件,不是因為奶娘受傷,畢竟在封建社會一個仆婦連生死都沒人搭理,何況一點小傷。而是眾人困惑娃娃為何如此決絕,這顯然不是一起誤傷案,而是有預謀的報複性傷人事件。
一大一小被押上廳堂,娃娃見到坐於首位的一位峨冠博帶,須鬢皓然的老者,知是祖父,忙上前跪拜。事情轉入正題,先是被害人葡萄奶娘上訴,娃娃聽她講的還算實事求是,就沒打岔。聽完訴訟,眾人轉移目光。娃娃麵不改色:"她壞!"
母親最沉不住氣,連問:"她怎麼你啦?"
娃娃用一個真正的小娃娃的語言回到:"凶!不喝奶,偏讓喝!不喝,捏我!"
這樣對待相府千金,對一個仆婦來說是死不足惜的。奶娘嚇的瑟瑟發抖,俯伏叩首連連求饒,她怎麼也料不到,這麼小的孩子竟能把事情說如此清楚。
祖父鬃髯飄逸,極顯智慧,聞言並不如其他人那般義憤填膺,而是饒有興趣的反複打量眼前的小孫女。他昨日剛返家,這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新生兒。這位閱人無數的老臣相察言觀色,直覺這個娃娃不簡單,就進一步試探,笑容可掬的問道:"那,依芙蓉所見,該如何處置奶娘呀/?"
娃娃毫不猶豫,揮揮小手:"走,走,走。"
祖父又問:"芙蓉要不要祖父幫你教訓她?"
娃娃指著奶娘胸部,搖頭道:"教訓過了,走,走。"
幸好,奶娘最終沒被亂棍打死,隻被勒令收拾鋪蓋走人。奶娘虛驚一場,不過想必將來不會再有人家雇傭她了,生計是個大挑戰。
轉眼到了娃娃一周歲生辰的日子,因為是六月天,格外悶熱,娃娃穿得比較清爽。下邊是一條及膝嫩綠小褲衩,上邊是桃紅色小肚兜,肚兜上有娘親親手繡的一個縮小版娃娃,繡的和娃娃本尊幾乎一模一樣,就連衣著和頭上兩邊的小發鬟也是一樣。看得出娘親是花了心思的,很有創意。
娘親又擺出一匣子幼兒首飾,挑了個金項圈想給娃娃套上,娃娃覺得桃紅加嫩綠還湊和,要再配上那麼粗的金項圈就俗氣了,於是死活不肯戴。母親拗不過她,就換了個銀項圈,這次意見倒是沒有分歧。
母親挑出一係列銀飾,分別套在小胳膊小腿上,值得一提的是她手腳上的銀圈各掛著七個小巧的鈴鐺。那鈴鐺顯然不是銀質的,亦非金非玉,非石非寶,不知何名,據說是上古遺物,隨著娃娃走動會相互碰擊發出清脆樂音。
娃娃掙脫娘親的手,還不能走穩呢就開始往花廳跑去,一路歪歪扭扭搖搖晃晃,看得旁觀者無一不心驚。鈴音有節奏的響起,比起風鈴聲更悅耳也更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