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謙虛(1 / 2)

一路上,她都在心裏默默祈禱。到了家門口了,顧誌娟卻並不進門,而是帶著男男回家去,她說姚文建今天晚上要帶她們母子出去,享受三人的快樂時光。

看著顧誌娟一臉的幸福樣兒,古麗青心裏真的很羨慕,如果書華也是個健康的人,那該多好,他們的夫妻生活家庭生活也可以很美滿的,可為什麼上天偏偏就要這樣來懲罰自己呢?

想到這裏,看著顧誌娟離去的背影,古麗青心裏不免一陣悲戚襲來,淚水再次滑落眼眶……

人生啊,一旦選擇了就無法回頭,這條路,無論多麼孤寂多麼痛苦,都要咬牙堅持到底,為了子安,為了自己,也為了婆婆,為了家裏的每一個人,她都必須堅守,永遠堅守,沒有退路,更沒有別路……

第二天上班,古麗青看到陳宏雲也準時到了單位,在走廊裏碰到她的時候,她發現,他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有些變化,不再是故意躲避,而是迎著她的目光,在接近他的時候,他的嘴角似乎還上揚了一下,表示了那麼一點點的友好。

古麗青覺得自己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陳宏雲或許真的被自己昨天的話感動了,要改邪歸正了,好好工作,重新開始吧!但願一切都能如自己所願。古麗青再次在心裏祈禱。

很快就到了端午節,這是春江人比較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吃粽子,劃龍舟,鄉村的習俗就更顯得熱鬧些。尤其是劃龍舟,是春江這條母親河裏最熱鬧最繁華的時候。五月初十那天,在長長的春江裏,可謂是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古麗青原本也想在五月初十這天回娘家,帶著子安回去看看龍舟賽。

可是半個月前,集團召開緊急會議,貫徹落實隆江集團關於所有鄉村禁止劃龍舟的通知。並且命令各村把已經打造好的龍舟全部砍掉,不能保留。

集團會議上,在關於這一個決策討論的時候,明顯分成了兩派。

次長蔣能來是讚成堅決貫徹落實隆江集團的精神,而吳南成副書紀卻是保留意見。

蔣能來說:“每年我們都要在龍舟賽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確保水中和岸上的安全,可是每年還是有械鬥事件發生,有時甚至出現了人命,這是得不償失的,再說,每年龍舟賽的時候都是春江的洪水爆發期,河水湍急,龍舟在競賽的過程中劃到下遊,容易出現故事。我們已經有這樣血的教訓,所以,取締龍舟賽,是對人民生命安全負責!”

吳南成卻不讚成蔣能來的意見,他說:“蔣次長說的是事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們如果怕出事,就把一項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一竿子封掉,這讓老百姓難以理解,勢必引起怨聲載道。端午節劃龍舟,是我們春江人乃至大部分中國人的傳統活動,這裏麵有文化情結,更有鄉土情結,這是我們幾千年的根脈傳承,應該發揚才好。如果說,怕械鬥,怕出事就取締,那麼,我們國家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發生,是不是大家就不出門,都我在家裏規避這個風險呢?我看並不是這樣,我們照耀要天天出門,交通繁忙。我們隻要不斷教訓和增強民眾的法製意識,我相信這樣的械鬥事件一定會越來越少,直至最後消失。而不是,我們下一個文件,一刀封死,這樣是因噎廢食,不作為的懶政行為!”

兩個人的觀點幾乎是針鋒相對。其他常委卻隻是默默聽著,並不表態。

因為誰都知道,其實對於隆江這樣的一個通知決定,一定是事出有因,原因肯定有蔣能來所說的那些,那麼,既然隆江已經決定了,其實下麵也就貫徹落實,討論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他們說完後,李健楠開始總結了。

他看了看在座的各位,說:“剛剛能來和南城所說都有道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取締龍舟賽,從安全的角度來看,是必要的,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來說,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們現在要的是穩定,是平安,穩定和平安壓倒一切,在這一點上,一切都要讓步。鄉村社會的習俗,一旦形成,確實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所以,這項工作落實下去,會有一定的難度,今天,我們不是討論這個通知可不可行的問題,而是要來部署如何落實這項工作。各個鄉片收到這份文件之後,必須幹部蹲點,實地檢查落實,確保不放空炮,特別是端午節那幾天,所有的鄉片幹部都要上陣,把這件事情抓落實。龍舟能砍的砍掉,不能砍的,先鎖起來,絕對不能下水。一旦龍舟下水了,發生了任何事情,那都是我們領導不力,責任在我們肩上,沒有下水,一些的小衝突,是可以諒解的。當然,最好是能夠平穩度過這個端午節,我們每個人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