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年,我沒有任何可值得回憶的時光。
小時候住的地方叫信胡,是個小胡同。胡同靠近左邊一段空地裏有一顆高過三層房屋的老樹,經常會有一個花白胡子的老人,在每個有太陽的天氣,拾一把椅子,拿一把扇子坐在樹下,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說著很多離奇吸引人的故事。
每一次放學回家,那兒都是我的必經之路,一開始,那兒窸窸窣窣的隻有幾個人,但沒過多久,卻逐漸聚滿了人,可是全部都是小孩子,每一個大人好像從來都沒有正眼看過他,就連媽媽耶經常教唆我不能去聽他胡扯,或許是他的故事吸引人。就是因為這樣,我漸漸有了好奇心。媽媽規定我每天都必須在六點之前要回到家,我一向聽媽媽的話,可是一到那兒,我的腳步就不聽使喚的向老人挪去,我也加入了那幫充滿好奇的孩子。
那天,我聽他說的是一個關於一隻小狐狸的故事,聽說以前有一座森林,屹立在海水中,高大的林木從水中躥出來,有時搖搖晃晃,有時靜如針鬆,但是從來沒有倒下去過。那兒有鳥兒與魚兒共生,有小鬆鼠和章魚玩耍,也沒有水路之分,所有陸生的小動物都想去那兒,去認識新朋友,去看一下這個神奇的地方,卻認識更多的朋友。
原來生活在陸地的小狐狸,它也聽說了這件事,它沒有爸爸媽媽,自己生活在一個樹洞裏麵,遇到獵物就毫不留情捕食,遇到蠢一點的競爭者,它也殘酷的將對手殺掉。
很多動物都懼怕它,不待見它,小狐狸也沒有多大心思去管這些,它想的是,趕快去找那座森林,它要去看看有多神奇。
但是啊,它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穿過沙漠,越過山丘,行過人類的馬路,逃過追殺,也逃過風暴。但它依然沒有找到。
後來,它就在路上死了。
這就是結局?我還以為它有多厲害能找到那座水上森林呢?不過它找到了又能怎樣,還不是照樣將那些小動物都吃了,它那麼聰明,去那兒,不就是為了更大的生活空間得到更多食物嗎?
這是當時我為那些小動物抱不平的措辭。
老人拿著蒲扇一邊扇著,一邊咳嗽,然後說“明天同一時間,在這兒我告訴你們小狐狸真正的結局哦。”
聽完故事後,天已經完全黑了,月亮早已經頂到了我的頭上,恍惚間,我終於反應過來,邁開腿朝家的方向奔去。回到家時,媽媽已經知道了我是去聽那個老人說故事,她站在門外等著我,我怯弱的走過去,低著頭,等著她數落我。
還沒有到她身邊,她就開始罵起來“讓你不要那麼晚回來,你還偏不聽,那個人來曆不明,以前你見過他嗎?你安分點行嗎?難道你在那兒站幾個小時比你做幾個數學題還有益嗎,這麼黑的天你一個小女孩的待在外麵你不知道有多危險嗎,你不知道上個月王阿姨家的小西被拐走了嗎?為什麼還不聽話呢,是不是,我說的話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啊,過來!”
媽媽及腰的長發被夜風吹得飄來飄去,暗夜裏,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有些瑟瑟發抖。
我聽話的走過去,她用手打了一下我的背,“下次在讓我發現你出現在那兒,我要你好看。”
我有些害怕媽媽,可是第二天我還是去了。不過,我隻能聽到六點,用兩分鍾的時間跑到家裏,然後撒個慌向媽媽敷衍過去,所以,每一次故事都隻聽到了一半,每一次都留著一個玄幻的結局。媽媽也沒有懷疑過。後來,我知道了那棵樹叫香樟樹,每到夏天,都會傳來一股撲鼻的香味。
可是,我還沒有升到五年級,那個老爺爺就去世了。
我仔細回想著他的故事,卻怎麼也想不完全。我隻記得他說故事時鼓成圓圓的小嘴,像極了可愛的小金魚。
街坊鄰居都在那兒議論著他,關於他的死,關於他的生。
那幫孩子散了,香樟樹越長越高,可是樹下永遠都不熱鬧了,回家的途中,也終於不用擔心晚回家而被媽媽罵,心裏卻空嘮嘮的,像是有什麼東西落了一樣,我每天總有些不安。
至今為止我記得最清楚的還是那個小狐狸的故事,第二天我跑去的時候,老人已經開始下一個故事了,等人群散去之後我才慌裏慌張的問“那個小狐狸究竟怎麼死的?”
他說“這裏就要你自己想了哦,誰讓你遲到了?”
自此,那個小狐狸的死就如同那個老人的死一樣烙印在我心裏,卻永遠找不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