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眾憤(1 / 2)

眾人這才意識到這些都是說不得的,也不知道這些被抓的會是怎麼樣的命運?是被罰錢,還是被鞭打,最嚴重或許被流放吧?

可是幾天下來,消息傳來了,這些人妄議朝政一律處死。眾人再一次嘩然,惶恐不安,這皇上實在是太暴虐了,怪不得連七王爺這樣的英雄也要造反,被這樣的狗皇帝欺負,不反就是被他殺頭呀,眾人敢憤不敢言,從此各書館再不說時事,隻說些經典段子,書館的生意也一落千仗,誰能想去聽個說書,談個天,居然能掉腦代。

而這批被抓的人當中,那個挑起事的年輕人,竟然還是當朝大員史部長官的公子,他幾次懇求皇上格外開恩,卻那裏料到在知道他那兒子是誰之後,皇不不僅不開恩,還把這梁大人也斥責了一翻,說他養子不教,父之過,還打了幾十板子。

氣得這梁大人馬上修書一封向東方旭投城,願成為其內應,若東方旭在帝都有需要,他梁某全力配合。

東方旭看著手裏的信,冷冷一笑,“這東方林是越來越不像樣了。”說著把那信遞給南陽王看,南陽王也覺得這東方林定然會很快失掉民心,他們打起來,自然就順利多了。

再說那趙晴蘭在青山與蘇以沫的護送下,走得並不快,趙晴蘭改了麵容,一路上倒不急著趕路,她與青山把原來培訓的人在各個城裏安插了下去,原先想著自己開妓院的,一時沒有時間籌備,隻能把人員安插進各個大的青樓,這些女子多是賣藝,並不賣身,而每個地方,她們又置一個聯絡點,設軒相應的聯係流程,這一路下來,也很是辛苦。

一路上,蘇以沫卻沒有以前話多,做起事來也認真負責,絕對沒有了往日裏的毒舌模樣,倒讓趙晴蘭對他刮目相看。偶爾清閑時,會陪他下上一局棋,而蘇以沫的棋藝每一次都有了一些進展,倒確實是讓人驚訝。

蘇以沫常常看著認真安排一切的趙晴蘭默默發呆,隻是他也隻是看看便罷了,他知道與她的關係隻能止於此了,他與東方旭的兄弟之誼,是絕對不能破壞的,若是別的人,他就是用最下作的手段,也許都要試上一試,而她卻是東方旭的女人,他最不能動,不敢動的人的女人。

該怨命運嘛?就算是命運,也是他東方旭在他之前遇到趙晴蘭,所以,也許等下輩子吧。

春天過後,夏天的雨季來臨,到處是暴雨,比往年下得更多了,恒河水位不斷上漲,那範大人開始倒還無所渭,又是一水災年,向上報上去,又可以大撈一筆,何樂而不為,不管上頭換了誰,是姓柳還是姓袁,總之他們認得錢就好辦事,不過今年的袁丞相似乎有些死腦筋,還是需要慎重一些。

可是隨著雨量不斷上升,那範大人也開始有些坐不住了,那恒河連年修堤,可那修堤的錢大多進了他的腰包,偶爾修一點,也隻是隨便敷衍,怎麼經得起大洪水的考驗?再這麼下下去,這恒河可就要決堤了,到時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追究起來,這頭上的烏紗帽就難保了。

果不其然,在連續的漲水中,某天夜裏一個重要地段的大堤被衝跨了,一夜之間洪水泛濫成災,衝跨無數房子,淹死無數百姓,莊稼更是所淹之處顆粒無收,人民收拾家當,隻得外逃乞討。死傷上萬人,受災數萬人,人們四散逃難,而洪水過後又是瘟疫,很快就有傳言傳來,城外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於是各城都城門緊閉,不再允許災民進城。

帝都裏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人們當眾不敢議論,私底卻認為是皇上的德性差才引得老天發怒降災於民的。

趙晴蘭那時已離那南陽城一百多公裏了,正離那恒河附近不算太遠的地方,不少災民進了城,再後來傳說有瘟疫後,便不再開城門,趙晴蘭本想開一些醫館的,可是考慮到都是女子,並不方便,所以有許多的女醫生都跟了她去南陽,到時候作為部隊後勤人員,安撫救治傷員。

卻沒料到在這裏遇到洪災後的大批難民,城裏的一些傷員她們也盡力的在救治,並花了高價買了米施粥,人們不知道她叫什麼,她自稱姓趙,再加上她帶著一隊少女大夫,人們都稱她們為活觀音。

城裏的災民雖然也都饑一頓飽一頓,但是起碼還沒有死傷,但是聽說城外有很多人已經餓得皮包骨頭了,已經開始易子而食,其殘忍程度實在令人發指,趙晴蘭幾次想出城施粥,可是無論是蘇以沫還是青山都不同意,那些人太過瘋狂,去到外麵誰也控製不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