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其實是有點心疼糧食的,沒辦法這時候糧食產量太低了,這付付工錢,再交完賦稅,糧食也就是夠自家吃的,都沒有餘糧賣了,但是想想有全今年年後做木工活的收入,李氏還是同意了,自己三個孩子還都小,地裡幫不上啥忙,這麼多地可不能把頂樑柱的身子累垮了。
吃完飯,陳有全就牽著小兒子去有山有河家說了一聲,讓他們把自家插秧時間安排好後和自己說聲,兩家都爽快的答應了,都是和陳有全差不多大年齡,兒時的玩伴,現在家裡比較困難,陳有全也是想著幫襯自家兄弟一把。
“有全哥看樣子做木工活確實掙了銀錢了,咱們也跟著沾光了,今年的糧食也夠吃了。”
“是啊,所以還是要學門手藝啊,像咱這種隻能賣苦力的隻能苦一輩子,一點盼頭都沒有。”這是有山兩口子在聊天呢。
“咱家裡地少,等到秋收後咱再去坡上開幾畝荒地,孩子漸漸大了,吃用都要花錢。”
“我看有全哥去年開了幾畝荒地,都種上棉花了,說是自家做棉衣棉被用。”
“咱今年也在那邊開荒吧。”
“行。”有河夫妻倆也在計畫多向有全家學習。
陳有全走後,兩家人都很是羨慕的討論了幾句。但是自己都錯過了學手藝的年齡,不過都暗自打算讓自己孩子先在村子裡識幾個字,再看看學門手藝,以後總能多掙點活錢。
又忙碌了十來天,地裡的活基本全部結束了,除了稻田,山上的五畝地,陳有全全部種了花生和黃豆,李氏還專門種了兩行芝麻,為的是過年燒芝麻杆,寓意節節高。地裡忙乎的差不多了,往後就是除除草,夏天莊稼長得快,野草也是拚命的長啊,一茬一茬的,密密麻麻,為防止野草荒了地,影響了糧食產量,到收穫前要鋤兩三遍地呢。
陳有全又開始悶家裡做打穀機,自己村的腳踩打穀機,他都計畫好了:定好尺寸,先集中做配件,再組裝就行,每集做五台,做好了按當時預定的名單通知一下,就都帶著木料或者銅錢來拉回去就行,有的人家沒有木頭的拿糧食來也一樣的,反正農村大多都是以物易物,因為現在升級成腳踩式的了,這工錢就加了些,本來想會有人家不樂意,誰想到來看過樣品後更是急的不得了,忙完地裡的活後還沒拿到機子的經常來串門聊聊天,順便去試試機子過過癮,說是“先學學,省的到時不會用。”拿到的就更是有空就去踩兩下先過過癮。
地種好後陳有全第一次趕集的時候帶著一台腳踩打穀機,因為周圍村子的木匠都猜這次他會來趕集,攢的問題都到集市上問他,所以帶著機子看起來更明白些,再就是給沒見過的人看看,所幸前麵的機子也沒做了幾個,再說改也很好改,所以也都不耽誤秋收時打稻穀,這些木匠平均下來差不多每村一個,大家也都很默契的顧好自己的村子,包括陳有全除了要緊親戚都沒給別村人做過,倒是縣太爺讓他幫著做了幾台,說是知府大人要用。
他現在因為腳踩打穀機的事情在整個寧縣都很有名氣,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沒見過他的都趁趕集的時候到他的攤位上看看,並說些感謝的話,所以這次他去趕集東西早早就賣光了,他收拾好就去鐵匠鋪拿定好的零件,還有銅的零件,牛皮等等,又去羅大哥的雜貨鋪子裡去坐坐,把這些日子攢下來的車輪帶過來,羅師傅本來平時就不太接活了,兒子都有出息,他也就想著享享福了,再加上這個打穀機的活計夠他忙乎一陣子了,所以這邊做車輪子的事情就全交給徒弟了。
由於陳氏車輪已經在周圍有些名聲了,所以在周圍縣城和省城賣的很不錯,因為定價不高,很多木匠就懶得自己做了,直接買現成的裝上就行,因為這小東西不是熟手做起來還是很麻煩的,不如買現成的方便,再加上現在整個府城嬰兒手推車都非常的流行,家家有小孩的都想要一輛,木匠們都加班加點的幹活,都感念是陳氏帶來的生意,所以也都不約而同的照顧一下車輪的生意,所以這車輪就供不應求了,再加上忙麥收,所以斷貨有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