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毛小心地將那片“紅葉”夾進了語文書裏,和湯多多,田優優一起在圖書館對著詩集研究起來。
“這個促織是什麼東西?”湯多多問道。
“促織就是蟋蟀,也就是蛐蛐兒。”田優優指著注釋回答道。
“啊?真的麼?”湯多多很不相信,他探過頭去仔細看,然後說道:“那這怎麼可能是秋天的詩麼?我可是捉蛐蛐兒大戶,每年暑假,天熱得受不了的時候,正是我在老家捉蛐蛐的時候!”
“可是,蕭蕭梧葉送寒聲——這一句分明說的是秋天呀。”田優優反駁道。
“不可能更不可能,”湯多多連連擺手,他說道:“你們一定沒有捉過蛐蛐兒!”
的確,毛豆毛也沒有捉過蛐蛐。他朝天眨了眨眼,仿佛回憶起夏天的時候蟲鳴的聲音。
可是那聲音又和知了的聲音重合在了一起,毛豆毛不禁反問道:“你是不是記錯了?你捉的是知了吧?”
“怎麼可能!是貨真價實的蟋蟀!”湯多多急了,他叉腰回答得氣鼓鼓,他說:“我捉了它們,還要放在一個瓷罐子裏看它們打架呢!”
毛豆毛沉吟了一會兒,他說道:“這首詩寫得倒是挺有意思的。葉紹翁用淒涼的秋景烘托出自己孤身旅途的落寞,又用一群孩子捉蟋蟀的熱鬧,表達出了自己對故土的深深思念。”
“可是,我真的是在夏天捉蟋蟀的!”
毛豆毛皺了皺眉頭,回道:“那你意思是葉紹翁亂寫的嘍?瞎拚亂湊?”
“那……”湯多多紅了臉,他回道:“那我不確定,但我真的是在夏天捉的蛐蛐。”
“好吧!”見大家掉入了可笑的“蛐蛐兒怪圈”,田優優建議道:“那不如我們轉換陣地去科普原地看一看?”
田優優的提議得到了一致的響應,三個孩子立刻朝反方向跑去。他們來到了科普園地,拿下了一套《最美昆蟲記》。
這一研究,孩子們就被精美的圖片深深吸引了。原來大自然如此神奇,蟋蟀那樣小的昆蟲竟然已經有1.4億年的曆史!
“哇!原來蟋蟀是這麼古老的昆蟲啊!”
“對啊,而且它的種類也多到數不清呢!”
蟋蟀也有很多種名字,除了葉紹翁筆下的“促織”,孩子們口中的“蛐蛐”外,蟋蟀也因為在夜晚鳴叫而被叫做“夜鳴蟲”。
在眾多別稱中間,“秋蟲”二字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哇,真的叫秋蟲啊!”湯多多不好意思地嘀咕道。
可這是為什麼呢?湯多多弄不明白,他確信自己是在暑假的時候汗流浹背地捉過蛐蛐兒。
不過,當孩子們繼續探索下去後,答案很快浮出水麵。
原來這裏的秋指的是“立秋”啊,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暑氣未消,離真正入秋還有一段日子呢。
“立秋的時間點在8月7日到9日之間,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放暑假的時候,多多並沒有記錯。”
“蟋蟀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到了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停止鳴叫。”毛豆毛繼續說道:“古人對蟋蟀的叫聲總是很敏感,蟋蟀一叫便是立秋,而且甲骨文裏‘秋’天的秋字,就是蟋蟀的形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