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〇五章 《春日》(1 / 1)

“毛豆毛!你說得真好!”葛大壯激動地鼓起掌來,他說道:“春天在哪裏?春天就在我們的眼睛裏,就在我們的腦海裏!”

“是呀!”湯多多也附和道:“今天咱們就去‘尋春’,看看春天都在校園的哪些角落流連,好不好?”

“好呀!”蔡曉宇拍拍胸脯,說道:“算我一個!”

於是乎,孩子們總是見縫插針地走出教室,尋找點點滴滴的春的痕跡。

下課了,他們趴在教室外的欄杆上,孩子們發現:灼熱陽光被雲朵遮住的瞬間有陣陣清爽之風來襲,那是春的痕跡;

體育課上,他們跳在又厚又軟的草坪上,孩子們發現:滿眼綠色的草坪裏藏著星星點點的紫色小花,那是春的痕跡;

午休時,他們走在校內的小河邊,他們發現:清澈見底的小河裏遊動著一簇簇、一團團的小蝌蚪,那也是春的痕跡。

此情此景,讓啦哆啦又一次詩興大發,它給孩子們誦讀了一首新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撈蝌蚪的孩子們仰起頭問啦哆啦:勝日是什麼意思?

“勝日就是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啦哆啦解釋道。

“那今天就是一個‘勝日’。”毛豆毛笑嘻嘻地回道。

“是呀,”啦哆啦說道:“朱熹也和你們一樣,在明媚陽光裏領略了春的滋味,尤其是萬紫千紅盛放的鮮花,就是春天生機勃勃的象征呀。”

“我知道,這是一首春遊詩!”葛大壯說道:“是朱熹到一條叫泗水的河邊上遊玩時,陶醉於春日美景而寫下的詩。”

“從字麵意思上看是這樣的……”

啦哆啦這明顯話裏有話的樣子,讓好奇的孩子們都停下了撈蝌蚪的動作,他們將啦哆啦團團圍起來,等待著啦哆啦把話說完。

“啦哆啦,你每次這樣說,都有新故事。你快說吧,我們最喜歡聽你講故事了。”蔡曉宇已經急不可待了。

被孩子們猜透的啦哆啦頓時害羞了,它衝蔡曉宇吐了吐舌頭,叫蔡曉宇“小調皮”。

不過,啦哆啦沒有急著說故事,它反問道:“誰能告訴我朱熹是何許人也?”

“朱熹是南宋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家,反正是個很厲害的人。”毛豆毛回道。

“那你們知不知道泗水在哪裏?”啦哆啦又問道,見孩子們紛紛搖起了頭,它回道:“泗水在長江以北的山東。所以,朱熹寫下這首詩時,泗水之濱已經被金兵占領,未曾北上的朱熹大概率是不會親遊泗水之濱的。所以,這首詩看似是寫春遊,實際上是一首頗有哲理意味的詩……”

“哲理?”田優優反問道:“這裏麵還有哲理?啦哆啦,你還是說得明白點吧,我真的沒聽出哲理。”

“你們還記得咱們學過的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嗎?那就是朱熹的風格,他總是要借由寫詩,表達些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