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名富;字件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葉,沈方三的父親沈*由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南潯沈家漾遷徒至周東*(土宅),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天津楊柳青年畫沈萬三接財神
沈萬三在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沈萬三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蔫西北半裏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互相聯絡‘(《周年鎮誌》卷二),‘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明•;楊循吉〈蘇談》)。盡管他受到張士誠、朱元漳的封賞,但他不願離開這塊寶地。‘元,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莊鎮誌》卷六•;雜記),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久盛不衰。
關於沈萬三發財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墾殖說‘,‘分財說‘和‘通番說‘三種。
一、墾殖說。許多史料上都有記載,但真正完善地提出這一說法的是昆山文管會陳兆弘在‘明代經濟史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自的《明初巨富沈萬三的致富與衰落〉一文。文中重點提出,沈方三從‘躬稼起家‘繼而‘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沈萬三依靠墾殖發富,乃至成為豪富,號稱江南第一。
二、分財說。有人認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莊鎮誌》卷六.•;雜記),又有人說‘元時富人陸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其一即沈萬三秀也,(楊循吉《蘇談》)。總之,沈萬三是得到了吳江汾湖陸氏的資財,才成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說。據《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曆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這說明沈萬三是由於把商品運往海外貿易,才一躍而成為巨富的。
事實上,沈萬三之所以成為江南巨富,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關聯的。如果說沈萬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嚐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他有了立業的根本。沈萬三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更由於“治財”有方顯示了他出色的‘經濟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錢和關鍵。他有了這樣的巨資後,一方麵繼續開辟田宅:另一市麵他把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硯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走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他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使他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就是從貿易中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所以說,沈萬三是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而一躍成為巨富。周莊‘以村落而辟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