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段(1 / 3)

起掌來,緊接著鼓掌的多起來。掌聲!掌聲!到處是有節奏的掌聲,使這些男孩子們更加興奮了!他們背著雙手,用力地踏著地,口裏高唱著“號子嘛一喊,浪靠邊,波濤在後,岸在前”。

康熙也站起來了,和著節拍用力地鼓掌。下麵的掌聲受到康熙的鼓勵,變成如雷聲滾滾,波濤奔湧。台上台下呼應聲響成一片。男孩子們都看見康熙的鼓掌。那是他們的天,他們的神,他們頂禮膜拜,都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敬意!現在,他們的天,他們的神,在為他們鼓掌喝彩!他們努力習文練字,努力弓馬騎射,就是向他展示他們的經天緯地,勇武剛強!而現在,他們得到了他的讚許!他們都眼裏都湧出了熱淚!他們亢奮了!

當最後一遍唱響“同舟嘛共濟,海讓路”,他們又變換成菱形陣勢,所不同的是弘晳在前,而胤禮在後。當“波濤在後,岸在前”唱響,他們重重地踏著舞台,仿佛要把舞台踏裂,向兩邊分開來,眼見胤禮抱著旗杆,連著三個前空翻,躍至舞台中央,抖開旗幟,奮力地揮舞著!黃龍大旗淩空飛舞!所有人都亢奮了!掌聲如潮湧!

第四十六章 銅鼓鳴

胤禮將黃龍大旗一頓,男孩們一齊向太後跪下,高聲祝道:“恭祝仁憲皇太後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所有人都為場麵所震,都跪下學著他們,高聲祝道:“恭祝仁憲皇太後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我也在這個祝禱隊伍裏,卻滿臉暴汗!

那會兒胤禮他們搜腸刮肚地想著最後賀詞,這個沒新意,那個沒創意;這個用熟了,那個聽過了,把我快煩死了。我就把神龍教的洪教主那套馬屁拿出來了。反正在大清王朝,我不可能講編排康熙的《鹿鼎記》。說出來這個口號,想起我們的韋爵爺,笑得我肚子痛。可胤禮如獲至寶,叮囑了我半日不許外傳。我還當他拿這個做備選方案呢,沒想到今天變成了正選。我又想擦汗,可那塊手帕早被我悄悄丟掉了。我隻好拿袖子將就了。

太後滿眼熱淚,不住地拭淚,笑道:“好!好!好!好!”連說了四個好!胤禮早不知道東南西北了。男孩們換衣服去了。胤禮他們五個,穿著演出服就被康熙宣上來了。康熙笑道:“很好!你們做得非常好!”回身從李德全手裏接過一塊玉佩,說道:“這是皇阿瑪遠征噶爾丹得來的和闐玉。賜給你!”胤禮激動得手都在發抖,雙手舉過頭頂,接下玉佩。康熙又說道:“凡今天參加十七阿哥的聖壽節表演的,賞綠玉如意一柄,外賞黃金一百兩。”胤禮他們又磕頭謝恩。我算了算,我好像也能得到啊!黃金一百兩,當平民估計可以在大清王朝舒舒服服地過一輩子了。而綠玉如意,可以做傳家寶,就是當了也能值個天價。這是我自己賺來的,不是不勞而獲!我要善用這筆錢!

太後笑道:“太精彩了!我真真不知該如何形容了!”康熙笑道:“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這詞兒寫得好!大清子民擰成一股繩,抱成一個團兒,任何邪魔外寇都不敢覬覦我大清!四海升平,江山永固!好,寫得好呀!”胤禮剛想說話,被我一個白眼給壓回去了。我的策略是低調,就等著胤禩請懿旨了。如果你小十七敢橫生波折,我一定會千方百計跟雍正大人套上關係,把你踢出四爺黨,讓你下半輩子沒好日子過。想起剛才抖得跟篩糠似的,我又暗自哀歎,我什麼時候才能不怕胤禛呢?我還是放棄跟雍正大人充分接觸的意圖吧。

太後又對十七笑道:“你把你幾位哥哥請過去,怎麼沒見他們?”胤禮緊張起來。我設計的是他先唱另外一首,而這首《眾人劃漿開大船》做替補選手。可是這小破孩不想讓他的哥哥們搶了他的風頭,就把這個提到前麵來了。之前,他一定沒有算計到我死活不同意上場,也抱著萬一的希望太後不會詢問他的哥哥們。小破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道他的皇祖母最寶貝的是他的五哥?叫他五哥走,沒讓太後見著人影,不問才怪了!我一臉興災樂禍,等著胤禮出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