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上。”起身一揖,鄂勒哲特穆爾額爾克巴拜的語氣也有些激昂:“這一次中英之戰,天時地利人和,中國都占全了,沒道理打不贏,而且,我聽漢人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洋鬼子打仗會怕死,當然要輸給中國了。”
“唔,你能不能再說說,中國是如何占據這天時地利人和的?”微微一笑,永璉又道:“或者你們自己討論一下?”
“天時,是說戰爭時機到了,中國宣戰的時機正好是國富兵強;地利是說中國不但率先搶戰了南洋,又在英國主力海軍到達印度之前占據印度,讓他們隻能在海上漂著;人和是說全中國軍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這一次開口的是對戰爭很感興趣的弘瞻次子永燦,今年十四歲。
說到勝利之處,這些十來歲的男孩子都興奮起來,一開始的拘謹也慢慢沒有了,屋內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英國距印度洋太遠,而中國卻與印度毗鄰,這也是地利。”
“中國兵力優於敵軍,而且是以逸待勞,也是占了先機。”七歲的二阿哥綿恕是玉妃索綽羅氏所生,索綽羅氏為蒙古正紅旗,其父為刑部侍郎。
……
“英國已經與西班牙和荷蘭結盟,為什麼中國在對英戰爭中沒有遇到他們真正的聯軍?”見一個話題討論得差不多了,永璉又拋出另一個議題。
“西班牙荷蘭在亞洲的軍隊早就被中國打垮了,再說他們本國又離南海那麼遠,他們可沒有英國那麼財大氣粗敢派大軍漂洋過海跟中國開戰——”如此興奮,自然是鄂勒哲特穆爾額爾克巴拜的聲音。
“還有,與中國開戰,這兩國的貿易損失也極大,西方人發動戰爭主要是為了掠奪財富,發動戰爭都要考慮成本,代價太大了會得不償失。”永壁的長子綿晗卻是很有幾分商人的精明算計。
“中國幫助法國重建海軍,讓英國因顧忌法國而不敢全力投入與中國的戰爭中。”十歲的永景,這個弟弟也是永璉培養的重點。│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對,而且是秘密簽約,英國與中國宣戰之前,也一直在拉攏法國,雖然失敗了,英國人卻是以為法國至少會保持中立,所以派出了一半的海軍艦隊與中國決戰,戰爭打響了,他們卻又要開始顧忌法國——這便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永璜次子綿恩,對路易十五特使奧蘭卡爾演戲的功夫記憶深刻。
……
“綿德,綿慈,你們兩個從全局出發分析一下這次戰爭?”看到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兩兄弟,永璉終於將二人提拎了出來:“綿德先說,綿慈補充。”
“是,皇上。”略一沉吟,十五歲的綿德開始細細回道:“戰爭所耗,人財物,中國國庫充實,軍隊又曆經十幾年整頓,國富兵強,這是此戰取勝的根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早在與西荷宣戰時便考慮到了英國,提前有所準備,此利一;麵對三國聯盟,中國采用各個擊破的戰略,此利二;戰爭期間又有外交鬥爭配合,讓英國沒能拉攏到更多的盟國,中國卻暗中支持法國重建海軍,反過來對英國形成威脅,此利三;另外,在皇上的統籌安排下,朝廷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也是也是戰爭取勝的重要原因——”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也。這便是說上位者要慎於用兵,一旦決定用兵,就要精謀細慮,考慮周全。”綿慈也接著開口分析道:“這次中英之戰,中國幾乎可以說是各部齊動,兵部出人,戶部出錢糧,外務部和商務部的活動穩住了許多英國想要拉攏的國家,國防部隸屬的偵察科情報科更是很早就開始工作布署,在報紙的宣傳引導下,全國人民也同仇敵愾,不但關注著這場戰爭,而且兵工廠軍需廠無論是加班還是臨時招工,百姓都積極配合,國家發行的戰爭國債也很快被認購一空——總之,是中國軍隊的英勇打敗了敵人,是朝廷和人民的眾誌成城團結一心打敗了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