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到毀滅性打擊的首當其衝便是日本海軍,在中國南洋水師和皇家海軍的聯合炮轟下,三天前還在日本海耀武揚威的日本海軍全艦覆滅,七天後的登陸戰爭中,日本的三大港口,各造船廠,海軍學堂,兵工廠,製造局等盡數在中國軍隊的炮火中沉寂——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戰回到百年前,用這一句話來形容日本海軍的命運是再合適不過。

海戰之後,便是登陸作戰,如同前幾次戰爭一樣,中國再次以軍隊數量優勢和炮火優勢來勢洶洶一步步向前推進……反正兩國距離近,能多派點軍隊過去早點結束戰爭,中國何樂而不為?

中國軍隊登陸日本的時候,英國人強烈要求俄國出兵參戰,但是謹慎而狡猾的俄國人卻一再找借口推脫,哪怕英國人再說得天花亂墜甚至利誘威脅,聖彼得堡冬宮裏的女沙皇的回答卻總是“需要討論”或者“正在調集軍需物資”——

半個月後中日戰爭結束,俄國人始終沒有發一兵一卒。

戰爭帶來的失敗和恐慌第一個後果便是掌權十六年的田沼意次下台了,以節儉著稱的鬆平定信繼任德川家治幕府的中老,在戰後推行了所謂的“寬政改革”,結果卻慘不忍睹,節儉就是抑製消費,“寬政改革”歸根到底與貨幣經濟背道而馳,自然是收效甚微。但是因為鬆平定信的剛直和節儉本就是一種極受人愛戴的美德,況且戰後的日本人最需要的美德就是節儉,所以鬆平定信的改革還是被認為日本曆史上正義的政治。

不管戰後日本要如何恢複經濟,且說中國戰勝之後,向日本提出了兩億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如果日本每年的國庫稅收全部用來還債,十二年便可還清。為了讓中國軍隊早日撤出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治和新繼任的中老鬆平定信終於同意賠款,後來又談判了一個多月,中國才同意將還款期限由三十年延長至五十年,在所有的戰爭賠款還清之前,日本的海關由中國直接掌控,後來,日本又“送”了一處銀礦當作兩億多賠款的利息,同時中國又將還款期限延至七十年。

對此,和榮覺得自己真的十分仁慈了,一來沒有讓日本割占土地,二來也沒有讓中國軍隊在日本來個某某大屠殺什麼的——其實和榮真的很想把所有債務都一次性算清,可是過了這麼久,她現在也隻記得甲午海戰之後《馬關條約》的賠款金額,所以——日本人應該感到慶幸才是!

麵對國人的歡欣,和榮卻潑起了冷水:日本鬼子可是非常堅韌能忍的,待有了機會他們一定會伺機報複的。然後她又告誡大家:都記著這次教訓,落後就要挨打,都警醒著點!

因為中日停戰的和談在東京舉行,所以這次條約也叫《東京條約》,又因這份和約正好有二十一條,後來日本的史學家也稱這份《東京條約》是讓日本陷入百年危機的“二十一條約”,同時這份條約也讓許多日本有識之士開始擺脫固有的抑商思想,並結合中英等國的富國經驗,試著在日本進行真正的改革。而且因為幕府將軍政權的保守固封,他們開始寄希望於天皇,這一切,最終在日本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不過不管日本的倒幕運動多麼順應曆史潮流,至少在七十年內甚至一百年之內它是別想站起來了!

中日戰爭之後,英俄徹底消停了一段時間,兩年之後,朝鮮皇室因為皇位之爭陷入分岐和內鬥,又適逢北部半個朝鮮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災,饑民遍地,東學黨又趁機發動起義——整個朝鮮簡直亂成了一鍋粥,四個月後,朝鮮王室搭北洋海軍的艦船抵達北京,兩個月後,前國王次子李奉吉代表朝鮮國王向大清獻土歸降,中國將一個瘡痍滿目的朝鮮納入自己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