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折子和越來越詭異的大清局麵,兩人不得不按下羨慕嫉妒恨的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變革中去。

要說大清從康熙到乾隆,這三朝皇帝都還不錯,政治還算是清明,民生也是尚可。人們吃飽了,加上古代實在是沒什麼娛樂以及對子孫的重視,於是,人口開始激增。人多了,土地就不夠了,糧食也就不夠了,實在活不下去的人隻有背井離鄉的進入城市,再加上由於種種原因失去土地的人,大清大大小小的城市人口激增,隨即,在廉價勞動力的刺激下小型的工房開始出現。但是工房招工的人數有限且數量極少,城市的閑雜人員還是漸漸的多了起來。加上這幾年來大清開了海禁,出洋一趟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數,於是,市井民間皆為此沸騰起來。

富貴險中博,這是誰都知道的,可中國人自古傳承的思想是中庸,是以民間和士林之間對開海禁保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而對於這些有時被逼的活不下去的閑雜人員來說,出海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了。

於是,這四年來,大清出海的人員翻了十幾番,大大小小的船隊穿梭於海洋之上,帶出了絲綢瓷器帶回巨額的財富。利益,這自古就是人們鬥爭的起因,在士林酸書生們歎息著人心不古教化不在的聲音中,一場由利益分配不均的戰爭爆發了。

起因很簡單,就是馬六甲海峽的控製權。

這個扼守著印度洋與中國南海通行的咽喉要道的海峽如今被西班牙海軍牢牢控製著,這一點顯然大大的侵犯了大清在海洋上的利益,如同一雙手牢牢的掐住了大清海洋的命脈,隻這一點,戰爭順理成章。

而這場戰爭引起的不僅僅是海洋利益的變更,還巨大的衝擊了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對於這場為錢財利益而起的戰爭,一場紛紛揚揚的論戰就此展開了,南北士林之間的掀起了驚濤駭浪,加上小康福臨等人有意引進的西方思想和科學理論,整個大清頓時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文化大氣象來。

麵對這如此變化迅速形勢詭秘難以掌握和預計的朝局,康熙和福臨兩人都拿出了十二萬分心思來,將王爺大臣們支使的團團轉,那些禦吏們更是被派到了各地,每日彙報著地方上的動向,以備各種突發倩況。

而馬六甲海峽之戰大清雖然勝了,可卻是慘勝。大清海軍在登上世界舞台的之初就遇上了在海上馳騁幾十年的老牌西班牙海軍,菜鳥對老手,若不是仗著人多與地利,大清海軍估計就要全滅於南海之中了。

但是,戰爭的回報是巨大的。

看著折子中所記載的物品與巨大的財富,小康嘴都笑歪了,這些錢財,再建一個北京城都夠了。

而在江南遊玩的羽瑤等人則是親眼目睹了民間的巨大變化,不說別的,光說杭州都變得讓羽瑤差點認不出來,城市急速擴大了一倍不說,一些店鋪明顯就是西式風格的,還有街上匆匆忙忙人來人往的盛況和無處不在的辯論會,都讓羽瑤感到驚奇。

“呃,我怎麼記得衙門對輿論控製的還是很嚴的?”還有那什麼文字獄。羽瑤一臉驚歎的指著街邊站在一個石墩上揮舞著書卷大聲疾呼‘海戰不義有失國本’的一個書生說。

“輿論控製……恩,很貼切。”胤禛點點頭道,看了眼那書生說:“額娘可不必驚訝,此次海戰引起的爭議極大,士林為此爭論不休,三哥卻是樂見其成,之前有那不長眼的上書彈劾來著,被三哥下明旨訓斥了一通,於是,其他人便做起了壁上觀,無人管束,由著士林學子鴻儒們爭論,因此,才發展成現今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