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段(2 / 3)

上麵明德帝又喊了聲,楚傾回神,才要抬頭,視線忽的落在了並排的兩個字上。楚傾心中一緊,再次上下看了這兩行豎字,發現有些話可有可無,並不適合出現在這種緊急戰報上,定王也不會連封戰報都寫不好,越發確定了自己的猜想。

再看看最後一段請求朝廷派猛將的話,楚傾慢慢合上戰報,抬頭麵對已經沉了臉的帝王,平靜道:「皇上,臣有一人舉薦。」

明德帝連同眾臣都看向了他,壽王更是暗暗生了警惕,莫非楚傾想趁此機會再提拔他的人?楚傾這人,平時高傲歸高傲,對兵權並不熱衷,每次打完仗都乖乖上交,但一遇到戰事,他手裡就好像有個聚將盆似的,隻要朝廷用人,他都能送上將才。如此楚傾親信越來越多,在各地軍營裡的威望始終居高不下,而對將領而言,軍隊裡的威望有時比虎符還管用。

迎著眾人複雜不一的注視,楚傾故意頓了頓才揚聲道:「呂老將軍的嫡長孫呂奇十歲能將兵法倒背如流,從古至今的陸戰海戰湖戰他全都知曉,因此臣相信呂奇定能擔此大任,領兵反敗為勝。」

他聲音琅琅,明德帝卻最先皺了眉。

那呂奇簡直就是本朝的趙括,隻會紙上談兵,楚傾怎麼?

明德帝不解地盯著他。

楚傾親手將戰報送了過去,挨得近了,悄悄朝明德帝眨了下眼睛,四旬左右的大男人做這種動作,簡直是老不正經,明德帝又好氣又好笑,人不自覺地放鬆了下來。

清楚楚傾不是胡鬧之人,明德帝沉吟片刻點點頭,詢問百官的意見。

眾臣有什麼看法這會兒也不會說。楚傾第一個舉薦的呂奇,他們跟著附和的話,呂奇勝了,明德帝先誇楚傾,他們分不到多少賞,呂奇敗了,楚傾必會落個識人不明的罪,他們也得跟著挨埋怨,還不如讓楚傾包攬一切。

沒人反對,這事就定了下來。

散朝後,明德帝單獨在崇政殿召見楚傾,「為何舉薦呂奇?別告訴朕你真信他的三寸長舌。」

楚傾笑而不語,取過那封戰報,走到明德帝身邊展開,食指指著上麵的「詐敵」二字給他看。

明德帝低頭,仔細看看戰報,轉過彎來了,無聲笑了笑,跟著疑惑道:「這兩兄弟到底賣的什麼關子?」

楚傾隱約有個猜測,扭頭看旁邊掛著的輿圖,目光定在了福建對麵的澎湖島上,「皇上,懷璧與王爺兵分兩路意圖圍剿反賊,東平王同等重視,兩側都派了重兵防守。如今懷璧詐死,那他們就不缺領兵的人,故臣鬥膽推斷,王爺他們是需要個有名的無能幌子。屆時由呂奇帶一隊兵,東平王聽說後必然輕敵,專攻王爺那邊,而懷璧暗中藏在呂奇身後指揮,出其不備,極有可能突破澎湖一側防線。」

明德帝覺得這番推測很有道理,點頭贊同,拍拍楚傾肩膀感慨道:「幸好你心細如髮,否則朕險些辜負兩個小輩的信任。」

楚傾熟練地替他開解道:「皇上憂心國事,考慮地多,難免有所疏漏,臣也是悲痛懷璧之死才多看了幾遍,那臭小子,還是欠穩妥了,該多給些線索的。」

「給多了人人都能看出來,消息傳到反賊耳裡怎麼辦?」明德帝替子侄說話,不知想到什麼,忽的嘆了口氣,用隻有楚傾能聽到的聲音道:「老了老了,朕還記得當年與你並肩作戰時的情形,一眨眼二十幾年過去了,輪到他們兄弟倆顯威風了,咱們隻能在這兒乾等著。」

語氣裡滿是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