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跨越戰爭,跨越歲月,如今還能流行,就像那個年代的感情。我們不需要阿達派的JUST DO IT。”
楊筱光靈機一動:“廣告可以叫‘我一直在這裏’,哇,懷舊的。”
“沒錯,有年代就有文化。當年的上海相對如今要摩登百倍,拍得色彩濃烈繽紛,比暗黃老照片更有效果。”
“竹子,你應該做廣告。”
方竹笑:“我不搶你們飯碗。”
楊筱光來了幹勁:“我得把構思整理一下,交給人編劇去。這條廣告好,說明咱們的品牌也有曆史感。”她朝何之軒辦公室探探頭,“今天領導下午要開一個項目溝通會,大約六點可以下班了,你安心在家等吃晚飯吧!”
方竹嗔她:“八卦精”。
掛上電話,她活動活動手指。昨天拆了線,現在可以做些輕微的小動作,她試著用筷子吃飯,倒也無妨的。這樣生活就輕鬆很多,處處依靠別人,的確不好受。
昨晚她對何之軒說,等她的手可以碰水了就能搬回去,何之軒答她:“再說。”
她是賭氣的,又怯場。什麼叫再說?他的回答這樣不明確。念大學的時候,她追他,他一直不明著拒絕,她的舍友說這樣就是有問題的。
如今問題的症結在哪裏?
方竹用手臂推好門,她開了電話錄音。裏頭有很多段對話,她一條一條聽下去,有一段是周阿姨同何之軒的。
周阿姨說:“這兩天你不用過來了,工作又忙又要照顧小竹。”
他說:“好。”
然後是周阿姨絮絮說著她的生活習性,提醒何之軒注意這個注意那個。
他說:“我都知道。”
周阿姨笑了笑:“瞧我這記性,你們好壞做過夫妻,她的習慣你總歸知道的。這回全靠了你,這父女兩個病的病,傷的傷,我就怕忙不過來,隻好求你。你能這樣不計前嫌——”
何之軒打斷了她,說:“你放心,她現在恢複的情況不錯,可以拆線了。”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方竹一直對著電話機發呆。直到窗外夕陽西斜,阿姨敲門問她晚上想吃什麼,她才回了神。她說想吃芹菜,又說想跟阿姨一起去買小菜。
其實不過是想走一走,心頭亂的很,走一走會好一點。
外頭的陽光很好,空氣濕熱,氣候漸漸轉入熱烈的夏季,走兩步就會冒汗,一切都變得浮躁了。
走到菜場門口,阿姨手機響了,她接起來說話。方竹就往菜場門口的書報亭轉悠了下,賣晚報的老頭孤零零坐在報亭前喃喃自語:“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啊!”
他的膝頭撂著一摞晚報,一陣晚風吹過,“嘩嘩”作響,畫麵頗淒涼。方竹就多事地問:“老伯伯,怎麼了?”
老頭低著頭數報紙,說:“報紙賣不掉,太陽要落山了,晚飯來不及吃了。”
或許是孤寡老人,被子女逼迫在此賣報。這樣的情形方竹遇見過不少,向來能激得她同情心泛濫,問:“還剩多少份?”
老頭說:“五六百張哪!”
方竹把錢包拿出來,小心翼翼地用手翻一翻,一共有兩張百元現金一張五十元現金,全部拿出來給了老頭:“報紙都給我吧,老伯伯你快點回家吃晚飯。”
老頭茫然地把報紙遞給她,那樣重,她不好拿,正犯愁,想找阿姨來幫忙,這時一個中年婦女匆匆跑了來,叫:“小姐,錢你拿回去!”她從老頭手裏搶錢,老頭還不肯給,兩人僵持。
方竹說:“我買報啊!”
中年婦女哭笑不得,說:“買什麼報啊!這些是直送後麵小區訂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