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體貼李秀娥也沒堅持,下了船又坐馬車的確累人的狠。

正說這話,張叔提了食盒進來,先喊了人行了禮才將食盒裏的飯菜收拾出來便出去了。

一家三口吃著並不是很合口的飯菜,心裏也是高興的,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吃糠咽菜那也讓人喜歡的。

吃過午飯程子陽便要去衙門了,好在這裏離著衙門近些,倒也方便。程子陽走後遲梅寧和李秀娥到了程子陽說的房間先睡了一覺,起來後又把帶來的被褥鋪到李秀娥要住的正屋裏去,李秀娥推拒道,“以後這家也該是你當起來了,你和子陽住正屋,娘一個人住西邊那屋便是。”

左右屋子多,隻不過方位的問題,遲梅寧也沒再糾結,床鋪鋪好遲梅寧又和李秀娥在新家裏從前頭到後頭轉悠一遍,驚喜的發現這院子挺大的,比在清溪村的那處院子氣派也大了不止一兩倍了。

正屋後頭除了幾間後罩房便是一片空地,許是空地上本來種的什麼東西如今卻是空著的。

遲梅寧笑道,“這裏到時候倒是可以種些蔬菜什麼的。”

李秀娥也點頭,這麼多年鄉下勞作的日子她也習慣在後院種點菜喂兩隻雞什麼的,這樣的院子養雞是不適合了,種些菜和花草倒是不錯。

幾句話的功夫遲梅寧和李秀娥便決定了後頭空地的用處,前院因為空間稍微小了些,婆媳倆倒不打算種什麼了,吃梅寧你指著門前的地方道,“倒是可以栽種兩棵樹,夏天的時候也涼快。”

李秀娥又道,“那倒不如搭個葡萄架。”

遲梅寧眼前一亮,“葡萄架可以搭在後院,這裏栽上兩棵小一些的桂花樹,秋天的時候滿院子都香噴噴的。”

李秀娥笑眯眯的點頭,“就這麼辦。”

外頭商量好了,她們又挨間屋子查看,除了灶房有幾個灶孔之外,其他屋子基本都是空的,遲梅寧哭笑不得道,“夫君說東西要慢慢添置果然不假。”

李秀娥感慨道,“這輩子哪敢想過有朝一日住到京城來啊。”

婆媳倆感慨完就打算忙碌起來,首先家裏隻有灶台,鍋隻有一口小鍋,顯然是門房之前就用的,也不知這一個多月來程子陽是怎麼過的。

“咱們出去逛逛買些鍋碗瓢盆的回來?到晚上咱們好好吃一頓。”遲梅寧提議道。

李秀娥也是這麼想的,婆媳倆便叮囑門房看好門一起出去了,臨出門前張叔還給他們指了方向告訴她們哪裏有賣這些東西的,還道可以在外頭租輛驢車或者馬車搬回來。

若非男女相處不便,張叔覺得他該是跟著的,看來得提醒老爺盡快采買幾個丫頭才是,總不能都當太太了還得自己提東西不是。

張叔的想法暫時擱置,遲梅寧婆媳倆也不嫌累,手挽手就出了槐花胡同,走的時候還得記好了位置,免得回來的時候找不著路。

按照張叔的指路,倆人走了不久便拐進一條頗為繁華的街道,路邊的鋪子倒是賣什麼的都有。雜貨店、布莊、繡房、書畫鋪子,應有盡有。不過今日她們出來主要便是買鍋碗瓢盆,其他東西倒是慢慢添置便好。問了幾個人,婆媳倆朝那鋪子走去,路上不時有轎子或者馬車經過,遲梅寧拉著李秀娥躲遠了些,不由嘟囔道,“趕馬車的也不知道看路啊。”

話剛說完,不遠處又有馬蹄聲響,遲梅寧抬頭,便見一三十來歲的男子騎馬緩緩走在街上,遲梅寧拉了拉李秀娥道,“娘,咱們過幾日也給夫君買匹馬吧,來回上衙門方便。”

李秀娥迎著她的目光看去,果真瞧見一匹馬緩緩過來,李秀娥溫和笑了笑,“好。”

說完婆媳倆扭頭進了鋪子,而馬上的人卻瞧著熟悉的人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