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害怕文臣們的喋喋不休,周梁在襄陽待了一段時間,就回築陽了,然後大部分時間都呆在築陽,隻是偶爾回襄陽。周梁讓荀彧任職侍中,守尚書令,坐鎮襄陽,替他在台前處理軍國政務,應對文官。
荀彧在築陽也住了將近一年,周梁常常與他徹夜長談。周梁的許多想法與觀念都很驚世駭俗,甚至離經叛道。荀彧常常想,為何身為大漢正裔,皇上卻比曹操更有奸雄的氣息?不過荀彧是不太在乎這些的,他的思維方式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忽略小節。隻要能夠平定各地軍閥,重新統一天下,終結亂世,就是最大的善,有希望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值得效力的主公。而周梁目前作為皇帝,從沒見他親近奸佞小人,天天與他、荀攸和郭嘉混在一起,令荀彧又感動又欣慰,至少目前看來周梁不是個昏君,也不是弱主。
長駐襄陽的還有魏延,襄陽內外的一切防務,如今都交給他負責了。周梁相信魏延是有這個能力的,現在雖然還是年輕了一些,但是目前他能夠信得過的武將,也隻有魏延了,畢竟跟著他的時間也比較長。
蔡瑁、蒯良、蒯越等劉表舊臣,周梁也都相應地讓他們擔任一些遠離軍權的職位,隻要接觸不到軍隊,就不擔心他們有二心。而劉表如何處理,周梁思考了很久,最後決定讓他擔任九卿之一的大鴻臚,管理諸侯及少數民族事務,名義上是外交部長,實際上啥也管不了。為了不讓劉表覺得日子空虛身份尷尬,周梁把他帶到築陽,交給他兩樣可以做的日常事務,一是管理啟蒙圖書館的書籍,二是管理與板楯蠻的經貿往來。
蔡瑁、蒯良、蒯越等人也都識趣地和劉表保持距離,免得帶上一個謀反的嫌疑。
比起袁紹對付韓馥的手段,周梁對劉表這樣的安排算是良心了。袁紹搶了韓馥冀州刺史之位,吞並了韓馥的軍隊,任命韓馥一個奮武將軍的空位,沒有兵,沒有官署。沒多久,一個管風紀糾察的下級官吏借口說查案,派兵包圍韓馥家,把韓馥大兒子腿都打斷了。事後袁紹假裝震怒,把這個下級官吏處死。但此後韓馥整日杯弓蛇影,終於憂懼自殺。
周梁覺得,袁紹這樣做,是有點兒過分了。畢竟韓馥不是劉備,具有必定會謀反自立的氣質,無需采用如此狠毒的手段去斬盡殺絕。殺掉一個毫無威脅的人,屬於識人不明,影響的是自己的聲望。袁紹的名聲就是在此後一點一點地垮掉的,從眾人眼中的英達君子,慢慢地蛻變為一個昏庸的諸侯。人才也不斷地跑到曹操那裏去。
而曹操即使知道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在劉備做他下屬的時候,都沒對劉備動手。因為他知道此時殺劉備,會降低他在天下俊傑眼中的魅力。放跑劉備,對於曹操來說,得大於失。曹操能夠以幾萬人馬,不到一州的地盤,最後橫掃北方,強將謀士如雲,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