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望著鋪在地上的地圖,說:“可是他們從武關過來,應該沒帶多少騎兵吧?一路都是山路。如果沒有騎兵,就沒那麼難對付。”
郭嘉搖頭道:“不可如此肯定,西涼兵習於馬戰,不太可能棄馬不用,那一段山路雖長,但是並非不可通過馬匹,牽著馬行軍,時間久一點而已。”
周梁點頭,同意郭嘉的看法。他又問應對之策。郭嘉說:“李傕郭汜都是悍勇急躁之徒,此次他們遠征荊州,意在速戰,因此,我們就不與他們速戰。我們有漢沔之險,可以長期固守,這對於他們不太有利,他們不習水戰。我估計,一旦他們攻不下襄陽和築陽,就會往東,去章陵搶糧食,所以章陵應該堅壁清野,不能讓他們就地取得補給。關中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糧價已經漲到五十萬錢一斛,他們難以持久,必將退兵,那時可一舉擊潰他們。”
此時周梁的手裏已經有三萬五千兵了,去掉一些必要的守兵,最多可以帶三萬人出征。這三萬人的戰鬥力經過幾個月的訓練有所提高,但還沒有經過檢驗,而李傕郭汜的兵估計會多出不少,一開始就剛正麵的確不是最佳選擇,郭嘉的建議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這時荀攸說:“奉孝的建議不錯,我觀此地圖,李傕郭汜的糧草補給有可能會在過武關後,用船在丹水運輸。沔水可通丹水,我建議,令甘寧將軍帶一千人沿沔水西上,破壞其糧道。隻要他們無糧,就必敗無疑。”
定下戰略方針之後,眾人就開始討論在襄陽和築陽之間如何布防的問題。
李傕郭汜肯定是很想攻下築陽的,因為他們肯定聽說了築陽的糧食產量非常高,而且是周梁的老巢,所以他們很有可能集中兵力猛攻築陽。
築陽的城牆一直維持著老樣子,才兩米高,隻具有象征性的意義。幸好三麵臨河。商議的結果,是魏延與黃忠帶著兩萬人馬防守築陽,而文聘帶一萬人守衛襄陽,甘寧帶一千精兵沿沔水而上,深入到敵後去。
周梁自己,也待在築陽。他對襄陽的防守還比較放心。襄陽城的城牆又高又厚,兩麵都是河,文聘還是一個很強的守城大將,如果襄陽吃緊,築陽的援軍也會很快就到,李傕郭汜想攻下襄陽真的很困難。
一時間,築陽的氛圍就緊張起來了,工兵們開始在沔水岸邊修建防禦箭塔,認真戒備。
周梁也是第一次遇到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以往無論是抗擊陳蘭征糧還是剿匪,對方帶兵數量都不多,對他也不夠重視。而李傕郭汜則都是這個時代中等偏上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