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困龍蓄勢 第四十八章 教授,真的要我說?(3 / 3)

理由反駁,年輕人,薑還是老的辣!

衛子夫一臉緊張的拉著珞翔的手臂,珞翔有些尷尬的道:

“現在可以撒手了嗎?”

“啊,好!”衛子夫嚇得以跳,剛剛太激動了,一時沒注意就抓他的手了。

珞翔心裏委屈極了,這都什麼人啊,你吃我的豆腐耶,大哥,你躲什麼躲,該尖叫,該躲的人也應該是我啊!當然這話肯定是不敢說出來的。

“好,如果我答出來了呢?”珞翔笑嗬嗬的道。

“那我就既往不咎!以後這兩個同學,上我的課,可以輕鬆點!”老教授豪爽地許下空頭承諾。

“好,我開始了!”珞翔笑了。

停頓了一下,神秘的笑道:

“教授,你真的要我說?”

“嗯,說吧!”老教授心裏冷笑道,這個句子爭議了千年,你個小毛孩子能說出什麼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論語 泰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在做什麼。”說到這裏,珞翔停止了說話,看著老教授。

老教授有些質疑的看著侃侃而談的年輕人,看他的樣子也不像是愛學習的人啊。怎麼會知道得如此詳細。

“孔子的本意是:“下民可以驅使他們工作(由字本意與農田,莊稼有關,這裏應該指“井田製”的耕作),卻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目的。但是我發現了,孔子有些皇權主義的思想。奴隸社會開始,統治者就以少數人勞役絕大部人分為一個社會狀態,然而不可避免時而會出被壓迫者的抗爭,因此統治者為了達到有利統治,除了武力與宣揚麻痹思想的“天命論”來使下民奴隸臣服,西周當時,先是實行對奴隸實行“有亡荒閱”,使奴隸與民受到震懾,然後則以當時“龍生龍,鳳生鳳”原來基礎“天命論”在加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強調以天子天下為中心意識,如此“天命論”有了軸心,成為周禮一個重要支柱,能達到很好的麻痹下民的目的。如此使其統治者共田之“井田製”得到民與奴隸心甘情願無償勞作,糧食財富有很大收獲,統治者與奴隸主們安享二百年的富足。因此我們知,“天命論”無論說的多麼天花亂墜,作用隻不過就是達到不用報酬使用勞力的簡單目的;一生在解釋周禮的孔子曾說過“不知命,不以為君”這君子就是行周禮的人,就是說你不知“天命論”你就不能明白周禮是什麼去奉行它,所以當他解說西周政策提到民時,自然講的是就周禮核心的“天命論”的最終作用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可使知之”的就是其中的民與奴隸為他們工作勞而無償而得富,.此論不是孔子所創,但孔子卻說出原來奴役下人創意者的目的。”說到這裏,珞翔看了看教室裏鴉雀無聲的同學,驕傲的情緒迅速滋生。

潤了潤了嗓子,珞翔繼續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民可,則使由之;不可,則使知之。人民能做的事,由他們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讓他們知道不能做的原因,指到教育方麵去.但細一分析就不對,“使”是指勞役事項,“知之”的是以“天命論”麻痹民無償的勞動,讓統治階級享受,讓民眾知其意義豈不是讓民造反?倡導“貴賤有序”“堅持等級”的孔子會這樣說嗎?說到教育更不可能,士身份的弟子方可有受教育與被教育的權力,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統治理論所堅持的原則,孔子作為封建教育家,是不可能提倡平民教育的.!所以我說,這句話本來就存在爭議,你偏偏拿來為難兩個女學生,你說,你是何居心?”

“你?你!”老教授氣得牙齒緊繃.

ps(親,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可以和大狼交流交流哦,嘿嘿,那個,票票,鮮花,哈哈,這個就不用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