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襄輕笑,“白將軍,為愛喪誌可不是武將所為。”
“為了你,我可以什麼都不要,那些誌向說白了,不過是關係著地位,我隻要能護住你,走到一定的位置就夠了。無須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白君瑜拿過布巾,蹲下來幫祁襄擦腳。
祁襄也不跟他見外,嘴角的笑意一直沒淡過,“那這回的風頭不出也罷了。我之前跟三皇子提過他需要軍功來鞏固地位,我猜他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另外,上戰場可以是軍功,也可以是陷害他人最有利的地方,難保別人不會借機生事,所以在將領沒有確定前,還是提起精神來應對吧。上回三皇子想害你,雖然最後沒波及到三皇子,但怎麼回事咱們心裏都有數,難保這回他不會再出手。大皇子也要防一手,這種機會三皇子不想錯過,大皇子更不想錯過。”
白君瑜點頭,“我明白。如果皇上無意讓我出征是最好的。就怕皇上有意,我就不好拒絕了。”
武將拒絕出征,與懦夫沒有區別,皇上必然不高興。
祁襄將擦幹的雙足置於床上,“嗯,你有你的願意,皇上有皇上的想法,隨機應變吧。”
白君瑜將水盆端出去,回來後才又道:“最近左相上朝都不太發表意見,好像有心事似的,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祁襄將被子拉過來裹住自己,“可能是查彭良的死因查到後來,發現可問之人都不在了,也覺得不對勁兒了吧。”
左相的查的慢這事已經被他們吐槽過無數回了,到了這個地步所有線索都斷了,可以說是查無可查,左相心裏自然也會掂量,是不是皇後或者三皇子滅得口。
“主要這事還是左相不敢大張旗鼓得查,才耽誤了。”
“倒是沒所謂,現在三皇子已經與左相離心,結果都是一樣的,過程不重要。”祁襄說。至少在這件事上,結果遠比過程重要。
白君瑜笑說:“這中間還得感謝大皇子的默默相助。”
“就是不能修書一封,向他表示感謝,有點遺憾。”祁襄煞有其事地說。
“以後總有機會的。”
“也是。”等四皇子登基,他們再感謝也不晚。
次日早朝,毫無疑問地圍繞著戰事展開。大臣們議得熱火朝天,有讚成出兵的,自然也有反對的。有認為戾狼族不可輕視的,自然就有覺得小題大作的。
可在這種即將麵臨青黃不接的時候,大肆出兵無疑是費糧食的,前朝後宮都得縮起肚子過日子。但出兵不足,萬一被攻略城池,大川之後也會非常危險。所以縱觀比較,出兵都比不出兵好。
至於人選,皇上剛一開口問誰有意出征,三皇子就站了出來,主動提出願意出征。說戾狼族現在士氣正旺,如果沒有皇子出征為將士增加士氣,恐怕無法壓過戾狼族。大皇子身體剛有起色,不便出征,四皇子坐陣戶部,軍需上的事需要他出力。思來想去隻有自己最合適,也願意為國效力。
皇上沉默了一會兒,道:“你有心是好的,但你沒有征戰經驗,此去凶險,萬一有個不妥……”
“父皇,兒臣心意已決。兒臣知道自己沒有經驗,武功也不算出挑,兒臣願意聽從主將安排
,隻為增加我方士氣。”榮洌一臉誠懇。
榮洌不爭權,皇上也就不好拒絕了,隻問:“那你可有好的將軍人選?”
榮洌道:“兒臣對軍中之事不太了解,隻知彭將軍用兵老練,白小將軍驍勇善戰,若與兒臣一同出征,想必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