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寶藏出世(1 / 2)

第二日一大早,省裏的考古隊來了三十多人,帶著大箱小包的設備,浩浩蕩蕩的到達了法門寺。

呂老幾人本想帶走兩名喇嘛,過去一問,兩人被連夜帶到局子裏去了。原來,官方怕激起民族衝突,低調處理了兩人。

那時,九零一還未成立,還沒有秘密機構能夠配合武協,呂老隻得委托澄觀法師出麵,要求接手喇嘛。這一來二去,沒個幾天是難以交接過來的。

澄觀法師安排人去接洽,同時邀請呂老三人安心在寺裏住上幾日,一來可以彼此親近親近,二來正可以共同見證寶藏開啟的盛況。

於是,三人商量了一下,也就在法門寺安心住了下來。

自從寶塔被毀後,再無高手來法門寺搗亂,媒體根據官方指示,對外宣稱法門寺寶塔是年久失修,被雷擊所毀,掩蓋了盜寶一事。

為防止意外發生,呂老推薦輕功了得的李誌陪同一起地下尋寶。考古專家組開會研究後,交代李誌一些事情,也就同意帶他下去了。

考古專家一出手,寶藏的挖掘就進展的迅速多了。專家查勘了寶塔前前後後,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地下肯定有座地宮,需要先找到地宮入口。

大家細細查看,果然,在前方大殿後發現了一個漫步踏道,應該是通往地宮的出入口。

考古隊員小心翼翼推開地宮第一道門,一股黴氣撲麵而來。

門內是一段幽暗隧道,牆壁為黑色大理石拚貼。因為年代久遠,石壁呈現出一種特有的斑駁。在石壁東側,考古隊員突然有新發現,石壁上刻有文字。字由白色顏料書寫,縱向排成幾列。這些字是誰寫上去的,是什麼意思?

眾專家研究了許久,因字跡斑斕掉色,無法看清筆畫,辨認不出本體來。

石壁上的文字一時無法索解,隻能留待日後仔細研究。就在大家略有失望時,在隧道盡頭,兩塊石碑進入他們的視線,石碑為黑色大理石材質,碑文在手電光下依然清晰可辨。這兩塊石碑又會透露什麼秘密?還未走近,意料不到的情況突然發生了,沒有任何征兆,隧道頂上突然有碎土掉下。李誌下來後,一直密切關注隧道的穩定,見頂上有鬆動,迅速的拉回了走在前麵的兩位專家,避免了危險的發生。

考古隊不得不先撤離地宮,大家上來後,對李誌表示由衷的感謝。看來,這個千年前的地宮,還是很不穩定的。

地宮實地考古探察工作,因坍塌的危險,不得不暫時終止。

考古小組反複研究後決定,接下來的考古勘探必須嚴格控製進入地宮的人數,並且加快進度。

再次下地時,李誌仍然在名單之列。

這一次,勘探隊員比較小心,沿著上次的道路,將兩塊石碑搬了出來。兩塊石碑上刻有約九百字,專家發現一個是記事碑,一個是物賬碑。從文字內容分析,石碑是唐代最後一次迎送佛骨時留下的。這一發現,驗證了唐代之前,法門寺有佛祖舍利祭拜之說。

在兩塊石碑被移開後,又一道門赫然出現在人們眼前。

石門左右兩邊的門扇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薩像。石門上沒有鎖,也沒有任何機關,李誌上前認真查看後,運勁一推,石門緩緩的被打開了。

石門後,是一間不大的封閉石室,從外麵看,石室似乎是用石磚壘砌而成,結構十分堅固。李誌打頭走了進去,進門後,地麵上滿是一堆又一堆碼疊整齊的絲織品。

盡管曆經漫長歲月,但這些絲織品依然精美光鮮。

一對石獅置於北壁兩角,還有石函、銅錫杖、蹀躞十事、白瓷瓶等寶物。

在石室盡頭,一座漢白玉石塔靜靜佇立在一角。

這就是後來被稱為阿育王塔的漢白玉石塔!

石塔大約有八十厘米高,四麵有精美的彩繪浮雕,塔蓋、塔刹、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千年的謎底,神秘的佛骨舍利,會不會就在眼前的塔裏?李誌和考古專家上前,圍著寶塔細細觀察,既驚歎於寶塔的精美,又對寶塔中是否有佛骨舍利翹首以盼。結果讓人失望了,大家查找了許久,石塔裏確實沒有舍利的蹤跡。

李誌轉頭一看,沒想到,阿育王塔後麵發現了另外一道石門。

既然有門,這門後必然還有密室。門扇上雕刻著天王力士彩繪浮雕,采用如此造型,是否暗示了門後的世界將非同尋常?

第三道門打開後,呈現的是法門寺地宮的中室。

中室是一個方形空間,其前正中置一銅熏爐,其後正中靠北壁置一大型銀風爐,兩旁各一護法天王。風爐和天王前有秘色瓷、漆盒、捧真身菩薩等和大量絲綢。中央放了一個彩繪雙簷白玉靈帳,簷邊上雕有彩繪佛像及供養人題名,雕刻的極為精細,千年後重見光明,依然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