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完美融入(1 / 2)

這一練就是半年。假期和周末的所有時間都賠了進去;上課的時候則晚上練一會兒。

本來還打算上學的時候早上也起來練會兒,不過怕睡眠不夠,影響發育。本來就夠矮了,再影響發育……

練到一個月左右時,球感有了出色的提升,有種上輩子的手感在慢慢恢複的感覺。這應該是漸漸熟悉了用這個身體打球的原因吧。

於是各種運球和簡單的假動作都能做出來了,但是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速度!

過人一般分兩種,用節奏過人和用速度過人。兩者不是完全分離的,也無分優劣。

速度夠了,第一步就能甩開對手,nba就有很多身體天賦出眾的球員,一步過人難以阻擋;不過這其實也是一種節奏的變化,從靜止到高速運動,隻是這種突然的加速對於身體條件的要求比較高。

而速度不夠時,可以用各種假動作,引誘對手進入自己的節奏,再突然改變節奏,實現突破。自己主動變節奏總是比被動變節奏來的快,這樣從一種運動變成另一種運動的過人由於加速度沒有那麼快,對於爆發力,即身體條件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不過,對於人球結合的能力有很高要求。

而最可怕的過人,往往是節奏與速度的結合。明明速度都比你快了,還要先用節奏搞暈你。

比如彥一上輩子最喜歡的球員,艾弗森。大幅度的晃動,本就足以欺騙對手,極速的體前變向再加上常人難以匹敵的速度,過人往往易如反掌。當然,也有艾弗森個子矮、底盤低的原因,哈哈。

練球一個月,在球感極速進步時,彥一越發覺得身體的鍛煉跟不上節奏。

彥一不由得拍拍自己的小肋骨:畢竟不是那種bug級的天賦啊,如果是櫻木的話該多好……

籃球從來都不是一項隻看身體條件的運動,但是身體天賦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

記得原著中,田岡教練就跟魚住說過這樣的話:球技我可以教給你,但是,身高我怎麼也無法給你。

身高就是身體天賦的一種。

啊!想到身高彥一更愁了!

於是,接下來的訓練中,身體鍛煉的比重開始有意識的提高了。尤其是下肢鍛煉,參考nba的各種訓練方法,鍛煉腿部肌肉,根據自身水平調整合適的訓練量,總之慢慢摸索。

上肢鍛煉彥一也不敢進行負重鍛煉,隻選取自重訓練,尤其突出核心力量訓練。

別外,根據喬老流氓的野史,彥一特地在引體向上訓練之後加入了吊單杠訓練——反正喬老流氓說自己是這麼長高的,試試吧。

----------------------------

半年後,初二下學期時,彥一從一個看起來瘦弱的小白臉,變成了一個精瘦的黑猴子——這絕對是大多數人看到當時彥一的第一印象。

他也從一個籃球入門者變成了一個合格的挑戰者——現在單人的訓練已經足夠久了,再一個人訓練下去就沒有了意義,彥一需要和其他人的對抗競技來提升水平。

這不是說現在不需要訓練,基礎訓練還是不能丟,但是到了這個階段,僅僅依靠基礎訓練進步有限。

每個階段不同,訓練的側重也不同,要保持一定的進步速度,現在需要的是大量的實戰。

去哪尋求實戰呢?無非兩種選擇:參加學校籃球隊和打野球。

兩者各有優缺點。加入校籃球隊的優點是可以參加較為正規的比賽,積累比賽經驗,要知道,實際打比賽的感受可是在野球場上體驗不到的。說到缺點的話,首先,彥一已經初二,半途加入籃球隊,本來就不知道教練會不會接受。其次,加入籃球隊,肯定要進行大量配合訓練,這些不是目前彥一需要的,對於他來說是浪費時間。而且,初中的比賽其實並不多,所以積累比賽經驗的機會可能不會太多。另外,參考現在日本籃球發展水平,和國中生對抗,其實並不能提起彥一的興趣。不是所有人都是澤北榮治啊。

對比一下,選擇去打街球也有好處。可能和年齡較大、技術較好的人交手,而且野球場的人形形色色,彥一可以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手,這對於單挑實戰經驗的積累有巨大的好處。而且時間上自由一點。至於缺點,就是不能積累正規比賽經驗。不過彥一以前也從來不是一個單挑狂人,也不會像澤北榮治一樣一直選擇一對一解決戰鬥,所以比賽經驗和融入球隊也不是特別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