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段(3 / 3)

如果不是敏銳的感覺告訴他,鄧布利多和斯內普的注意力一直在他身上,這使他還保留了最後一點理智的話,他一定會喊出來。

“哥哥,哥哥……”

莫延用漢語喃喃地念著,不知不覺地淚流滿麵。

前世的時候,他在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的,那時他不像今生一樣有記憶,不知道自己究竟還有沒有家人,如果有的話又在哪裏。孤兒院的條件很不好,隻是依賴著少的可憐的一些讚助來維持。院長媽媽很愛他們,但她總是很嚴厲,管理二十多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讓她心力交瘁,沒有力氣再來維持慈愛的神態。為此,他小時候其實還是很怨恨那個總是“苛待”他們的院長媽媽的。

所有孤兒院的孩子都很喜歡“阿遠哥哥”。阿遠也是一個孤兒,他是離開孤兒院後唯一一個還會回來的人。但是他一直在半工半讀考研究生,所以沒有辦法給孤兒院更多的物質資助。但他會把自己從前上學用的課本拿來教他們讀書,還會把所有的孩子帶出去爬山戲水。他就像一個真正的兄長一樣關心著他們,寵溺著他們,見孩子們在孤兒院裏被關的無聊,就總是提出帶他們出去玩,院長媽媽總是責怪他太寵著這幫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但總會答應。

後來,阿遠去讀研,莫延也被收入師門取名“莫延”有字“清遠”,再回孤兒院時,那裏已經成為一個度假山莊。

師門人不多,隻有師傅師娘和他們師兄弟四人。莫延從小是被大師兄莫林帶大的,小時候兩人同榻而眠,功夫也都是大師兄傳授的。大師兄是個很溫柔的人,很難想象一個男人也會有這麼細膩的心腸。也因此,猴兒似的莫延隻有大師兄才管得住,因為如果莫延犯了錯,大師兄總舍不得責罰他,而是自己在師門牌位前罰跪。練功練岔了的時候,大師兄整夜整夜地抱著他,把自己的內力毫不保留地渡到他的身體裏替他疏導經脈。嘴饞的時候,大師兄會親自下廚給他做好吃的。有時候莫名其妙覺得很難過,大師兄就坐在他身邊默默地聽他把那些雞毛蒜皮說成國家大事一樣地嘮叨。

二師兄大大咧咧,做事情丟三落四,好幾次忘了要上學的莫延就上鎖,結果害得莫延經常曠課,在學校都出了名。二師兄還很喜歡看球賽,每次在大罵國足後都買上一紮啤酒咕嘟咕嘟灌下去——其實他隻喝一杯就醉了,一瓶就可以讓他倒地不起。第二天過了宿醉頭疼後一樣熱情洋溢地再看、再罵、再醉。

三師兄隻比莫延大四歲。莫延進入師門的時候他才十一,就已經跟個小老頭似的了——不苟言笑,整天撥著算盤,開始隻是課程要求,後來不知不覺間竟然拿到了理財之權。從此每次二師兄要買酒的時候都至少要被他碎碎念半個小時,師娘每次去買菜後也要開發票。莫延每天倒是多了五毛錢的零花。開始莫延還以為三師兄是為了給他自己“以權謀私”買零食順便帶上自己一個共犯,後來才發現隻有自己享有這樣的待遇,三師兄卻一直在午飯的時候啃冷饅頭。

師傅在他們麵前從來都沒有什麼威嚴,他喜歡看動畫片和肥皂劇,每次都被那些虛構的情節感動的稀裏嘩啦。傳授功夫時也很不耐煩,總是讓大師兄代勞,自己窩在臥室裏看電視或者睡懶覺。最喜歡吃師娘做的菜和逗莫延生氣,有幾次莫延被為老不尊的師傅氣得坐在台階上掉眼淚,師傅就會被用沉默譴責的大師兄、用目光淩遲的二師兄、用電視威脅的三師兄和揪著耳朵的師娘趕到莫延身邊道歉。

師娘胖胖的,跟所有在大街小巷能見到的中年婦女看起來沒什麼不同,但她的臉上總掛著恬淡愉快的笑容。除了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