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三百萬蓋起來的樓沒啥區別,走進去一看——還不如在外麵看呢。這棟樓唯一的好處就是樓梯在外還是透明玻璃的,每當有少女裙角飛揚著拾階而上時,下麵總有一群男生仰著腦袋看人內褲。

老校區沒有建樓,很大原因是實在沒空地了,於是改做建築。立海有個標誌性石亭叫做立海大學堂,據說建於建國前,亭子四麵石壁刻著校訓校歌,中間一塊石碑講述立海曆史,莊重古樸。四周栽滿花草樹木,綠蔭遍布,是立海學子戀愛流氓的好去處。為了校慶原來的這些綠化也都被砍了,換成了統一修剪出來的萬年青:立海歡迎您。石亭前後各立了個新東西,後麵的是一塊疑似建築工地上偷來但確實出身巴蜀的三峽石,是由目前正在*奮鬥的立海校友們親手鑿下,從長江到海河一路送過來的,所謂千裏送石頭禮重情義輕,許斐本來指望那幫人能捐點錢,結果捐出來的錢還不夠石頭的運費,氣得他白頭發多長好幾根。

不二對那塊石頭特有感情,人家一杵在那裏他就過去看了,連看帶摸:“過來一趟不容易啊,火車票又漲價了吧?”

前麵立的據說是個大理石雕塑,就是這雕塑惹出了事情。

上過大學的都知道很多高校都喜歡勞民傷財,在校門口放個完全沒用的標誌性雕塑,而這雕塑的意義往往會被同學們再次創作。比如長安大學的青春彩虹(一妙齡少女雙手張開,手上一座彩虹),大家都叫它拉麵女神,再比如西北政法的憲法頂個球(即一本攤開的憲法書上一個球體),誰知道它本名叫什麼?

立海大這麼多年標誌雕塑一直是那個石亭子,也沒見哪位立海學子為此提出抗議,偏偏許斐覺得這個太沉重,太落後,我們要與時俱進,於是聖旨封越前南次郎為設計師,在校門口再設計出個標誌物出來,要求同時表達青春,求學,實事求是的意義。

我說過越前教授的特長就是美,尤其是在女大學生身上發覺美。他領了旨意就悶頭設計去了,於是老校區的門口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東西:一位身穿短裙,半坐半躺,胸部豐滿,神態沉醉的女生手裏抱著本書,風情萬種地迎接走進立海的四方來客,其雙腿正對著校門的中軸線。

這雕塑一出來反響可太強烈了,群眾紛紛表示從老師到學生這種饑渴終於赤摞裸公布在眾目之下了。那女孩一看塑得就有強烈的暗示意味,不但麵部表情及其曖昧,為了實事求是雕塑者還在人家胸`前精雕細琢,弄出兩個讓女生看了都臉紅的凸起,一看這位沉醉知識的女學生就沒穿內衣。越前對這個細節振振有詞:實事求是嘛!由此大家可以推定,這女孩手裏捧的肯定不是流體力學,多半是大學生健康教育什麼的。

立海的學生總體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這是中國高校普遍現象,越是文科的越能海納百川兼容並包,越是理工的越閉門造車不聞窗外事,所以這個雕塑一出來不但沒有得到大家稱讚反而眾口一致地表示丟人,還說這果然與時俱進代表了當代社會的特點,二奶也要補充文化知識了。

許斐沒想到來兩個凸起會引來一場罵戰。畢竟什麼事情往這一扯都流於下品,哪個搞學術的願意在這上頭大做文章?研究人家[rǔ]房從來都是文化人幹的事情。於是沒過幾天就雇了幾個工人把微妙的凸起給磨了下去,引來不少人圍觀,沒想到磨下去了也不消停,另一波原先保持沉默的紛紛在bbs上提出抗議,說校方刻意壓抑人類的天性,不敢正視美好的人體藝術,搞順天理滅人欲的禮教壓迫,還說:“改革開放都那麼久了,難道校長還容不下兩個基本點嗎?”這幫學生的出處咱們簡直不用說,別忘了立海大也是有文科專業的,他們雖然數量少造起輿論來卻一點不顯劣勢。領頭的一個天天聲嘶力竭地控訴這種行為是對人性的踐踏,是校方鎮壓學生*的又一鐵證,並鄭重宣布如果許斐不在第一時間把磨下的那兩個基本點再給裝回去他就要跳樓以示對這種文化禁錮的抗議,後來看沒人攔著他於是不跳了。這位一看就是式微詩社培養出來的人才,那裏的人心理素質都比鋼條還堅韌,遺書寫了無數份,就是硬撐著不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