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使用,堂屋的另一邊是一間臥房,是程母以前的住處,自從程母去世,二人不再在程母麵前作樣子之後。柳元時便搬了進去,後來小團子也搬了過去,父子二人便一同在那裏住著了,靠近這間臥房的下麵是一間雜物房,與家禽的院欄連在一起與主屋形成一個90度的角。主臥的另一邊相連的是一間廚房,廚房一邊還接著一個堆房柴火的地方,側邊才是菜園,這是典型的四方院子,可以一覽無遺,院子的周圍用土壘著牆壁,不高,成年人踮起腳尖也能看到院子的情況,院門用的是木柵欄,估計隻是用來防止家裏的牲畜跑出門外,因為沒有任何的防盜作用。

程芳直接往廚房走去,她實在是餓了。走進廚房,更是顯現出貧窮的一麵來,空空如也,鍋裏麵什麼也沒有,壁櫥裏除了幾個半破損的碗外,再沒有什麼,壁櫥邊上有幾個陶罐,程芳知道,裏麵是一些醃菜一類用來過冬的蔬菜,冬天剛過去,也沒有剩下多少了。側邊有一個半大的缸,是用來儲存糧食的,裏麵有一些雜麵,混合了少量的小麥,大量的米糠混合而成的,味道並不好。程芳沒有繼續找下去,而是走到了廚房的中間,那裏有一個火塘,上麵有一個茶壺,茶壺用了很多年了,外麵積蓄是一大層灰,黑的不行。程芳提起來倒了一碗水,喝了幾口,啊,終於可以喝到水了,都快渴死姐了。

這時,程芳的眼睛撇向火塘,頓時笑了,她拿起一根木根,扒開火塘最上麵的灰,下麵頓時露出幾個硬邦邦的黑炭,她一陣心喜,顧不得燙,拿起一個,掰開吃了起來。原來村子裏麵家家都會有這麼一個火塘,主要用來溫水的,有的時候也用來做飯,畢竟使用鍋灶的話需要大量的木柴一類的,火塘在冬天可以取暖,餘熱用來溫水,莊稼人從地裏回來就可以喝到熱水了,或者用來洗臉一類的,所以這個壺是常年放在這裏的,下麵支撐著一個三腳架,有三隻腳支撐著,上麵有一個圈,圈中間伸出去幾根觸角,用來支撐著上麵的器皿,下麵則會放上柴火。因為這個火塘常年不熄火,所以大家都會在出門前往裏麵丟幾個番薯,靠餘熱把它烤熟,這樣有事回到家小孩子餓的話,可以給他們用作墊肚子的。

幸好繼承了原主的記憶,不然還真是想不到啊。吃著香甜的番薯,程芳一陣滿足,不錯啊,純天然無汙染,比現代的好吃多了,就是個頭太小了,三個才頂現代的一個大,真是落後啊!吃了兩個,程芳就飽了。

吃飽後程芳開始關心自己的其他問題了,首先就是衣服,額!看來還真是餓慘了,穿著睡衣就往外跑,幸好沒有別人,這才重回臥室翻找起來,櫃子裏花花綠綠的,差點閃到程芳的眼,這才想起,這就是原主花大價錢買來裝點自己門麵的一副啊,還真是有夠俗的,找了一會,在箱子的底部找到幾身的粗布衣裳,上麵很多地方都有著補丁,但好在現在看上去,沒有任何破損的地方。拿起一套衣服穿了起來,大半天才搞定自己,程芳也是醉了,雖然有著原主的記憶,但是古代的衣服帶子真是多啊,比起現代的扣子,拉鏈一類的,那麼多的帶子,這是有夠累的,這夫妻晚上脫個衣服也是需要花大半時間呢,想到這一陣壞笑。花了大半時間把自己清理幹淨。這才想到,貌似自己醒了這麼長時間,那對父子都沒有什麼動靜啊,不在家?那去哪裏去了呢?離家出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  前麵幾章用作鋪墊,內容可能會有點枯燥!請大家耐心等待哦

☆、第三章

程芳念叨的那對父子現在正在山腳下的荒地那邊采野菜呢,這個時節,剛暖春,不少野菜都發新芽了!這也是村民們的一大吃食,味道很好,混著粗麵吃還能省下不少糧食。不過出來摘野菜的也多是半大的孩子,畢竟大人們可都是要為春耕作準備呢,得去把田地給翻過來曬上一曬,經過深冬的凍結之後,土地變得少蟲鬆軟,趁著這段時間將地翻整一遍,接下來的種植也就方便很多,不然錯過了春耕可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