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用於防身,隻計一種,類別不限,如:小刮刀、射刀、浸毒劍、圓月刀、槍械……第五類主要作用是照明、視鏡等,共計七種,即:千裏火、熒光、吹筒、照明熒光彈,窺視鏡、水鏡、潛望放大鏡。(近代增加紅外線眼鏡、礦燈或小發電機搖燈。)筆者注:上述資料引自江西某幫工說法;該行業中有持不同意見者與筆者本人無關,本文所錄各類機關以及墓形,也係道聽途說,與傳聞中的某陵墓毫無任何關係。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六十種工具,雖經仔細改進,代代修正,使其盡量一種多能,但在遭遇複雜墓地時,君子門盜墓業的人習慣上都要備齊,以備不需之處。
對此,老大如是教育弟子:
“六十種工具,看似每一類都大同小異,但每種都有其自身特點與適用範圍。以挖掘而言,地質多有石、砂、土、岩、泥、沙七類,質地不同挖掘方式以及工具的選擇也不同。即使是最常見的泥土地質,也分為幹、散、鬆、凍、濕、純、雜、潤、澤等不下十種。
”
“所以,我們不但要備齊六十種工具,還要準備一些不在定約──習俗上我們把傳承五代以上的工具算為定約之內──中的其他工具。”
備齊工具好工作。
到九月八日的夜裏,六個人已經挖到了王莊祖墳下的另一個墓地。此墓距王莊祖墳三米五深,墓的年代是元朝初期,墓裏的屍骸早已成粉,棺木藏於一個石室之內。
為了突破此石室,老大等人先後用了三十一種工具,才在偶然之間找到了石室的機關。機關打開後,一棺已腐朽,棺旁一甕金元寶、一甕銀元寶,屍體上的數百粒珍珠一觸即粉,頸上的玉牌也一觸就碎,再觸化粉。所得的財寶,隻有那兩甕價值昂貴的金銀。
五名弟子,一個個欣喜萬分。這兩甕金銀,一旦取出去販賣,每個人都立刻成為富紳。
但老大卻淡淡地搖頭。
“若你們隻挖到了這點東西就已滿足,你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君子門盜墓業的人。──要記住,我們視財物為副,視工作為神聖。在我門中,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位老前輩,其藝業也不高,家資也不多,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發掘到了一個黃帝時代的墓。此墓之上,為秦二世時一名達官貴族之墓,墓內財富萬千。隻要取用百分之一,便可成為其時富豪。而任何人均知道,遠古時期的墓地,根本就沒有什麼金銀財寶,甚至沒有陪葬品,在他那個時期,也根本沒什麼人以為遠古墓地中的盆罐之類的東西還算財富。但他卻視財富為糞土,執著下挖,所遇凶險難以詳述,當他傷痕累累奄奄一息地終於挖進了該墓時,已沒有任何力氣走出。但他並不悔恨,反而興奮地在墓內書寫自己的經曆以及發現,並以事實告戒後人遠古時期的墓地中也有可能會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