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嫁妝風波(二)(1 / 3)

顧大人自然知道了是誰氣著了顧夫人,可是她哭的凶狠,夫妻這麼多年,他速來又明白自己這位妻子的性子,打開了抱怨的話匣子能滔滔不絕一個多時辰。任誰都受不了的。顧大人也沒有多問顧夫人,隻讓人去請了顧安筠。

顧安筠沒能立馬趕過來,小廝過來回話是說:“奴去的時候,大小姐正在收拾屋子院子。灰頭土臉的,大小姐得了信兒,就去換了衣裳。約麼一會就來。”

顧大人點點頭,心中五味雜陳,原本沒有分家時,大哥與大嫂的行事就多讓子侄們不服氣。他們麵上尊重著是因為禮法如此,可內心裏,他們家這幾個孩子,還有三弟家那幾個孩子,沒有真心敬重大哥大嫂兩口子的。若妻子決定歸家,他是攔不住筠兒的。也不知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一向性子綿軟的妻子如此決絕。

顧安筠緩緩來遲。拜見了父親。顧大人看著自己出落的水靈的大女兒。示意她坐下,才問起了今日的事情。

顧安筠攤了攤手道:“不用女兒多說,憑著母親委屈成那樣子,父親大約也是知道根源在哪裏的。”顧安筠端起茶盞輕抿了一口道:“父親也知道母親,若是母親自己受些委屈,也就是絮絮叨叨些時日,斷不會是如今這樣。隻是事又關係著女兒們的利益,事情從女兒嘴裏說出來,怕父親覺得是女兒誇大其詞,不懷好意的冤枉了人。”

顧安筠攤攤手,撇撇嘴。

“行了,什麼事情,你直說就是了。”顧大人歎了口氣道:“以前的事,也不是父親不願意出頭。你母親自小在娘家沒有遇到過什麼糟心事。不知道這些家務事處理起來是需要一個好時機的。大家族裏生活,許多事身不由己,你自跟隨你祖父,這些你應該也都懂。”顧大人從沒把自己的長女當做女兒看,受父親影響,有時候,他會感歎,若筠兒是男兒身那該多好。

顧安筠點點頭,知道這算是自家父親的承諾了。“女兒了解的。也不想父親為難。女兒也知道,不論是父親還是大伯都不想看到母親大歸,女兒也會去好好勸說母親的。就算是大伯父也不願意招惹上崔家。沒得為了幾個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幾家鋪子山莊田莊的惹上禦史中丞。”

顧大人聽完眉頭皺的更深了,長女的性子他了解,從來都是有話直說的,是很不喜歡仗勢欺人或者依仗別人的勢力去解決事情。這次卻搬出了外祖家和舅家。

“什麼叫為了田莊、山莊、鋪子。你母親也不是那等看中金銀的人。”顧大人有些生氣,可也抓住了重點。

“哦,外祖父家族富足,母親嫁妝豐厚,為人處世向來一團和氣,才不大將金銀放在眼裏。

咱們顧家是將門。帶兵打仗軍餉軍糧多重要。沒有金銀珠寶,便少了一半的士氣。

不到國破家亡時,沒有人會因為一腔熱血去衝鋒陷陣的。就是王孫貴胄不為金銀也總是有所圖的。這些話粗俗,可總有道理的。

祖父當年為女兒定下的親事,還有臨終前將十幾位部將調到了靖遠候麾下效力,其中的深意,父親不會不明白。因此祖父留給女兒的嫁妝單子上,那幾個田莊鋪子山莊裏用的都是什麼人,父親也應該早就知道。祖父早就看出了大伯父想棄武從文的想法。自祖父去世後,大伯父也是盡力這樣做的。從文沒什麼不好,可不應該棄武。這是祖父的原話,也是祖父為何一定要魯國公府分家的原因。祖父覺得大伯父的路走偏了。走沒走偏,沒看到結果,我們都不能定論。

可大伯娘想昧下那些田莊、山莊和鋪子。在母親眼裏,父親是凡是以大伯父為尊,大伯父向來隻聽大伯娘的,那些產業的重要,就算大伯父知道,想來在大伯父那裏也就跟普通的產業沒什麼分別的。大伯母讓人搬來的那一箱箱的兵書和祖父的行軍手劄都積滿灰塵。大伯父沒有嫡子,幾位庶子為了討好大伯父,大約也是不願意去翻看的。這些,父親知道,女兒知道,向來大伯娘和母親都是不知道的。在大伯娘眼裏,那些產業就是些生財的工具。在母親眼裏,那些產業是她嫡親女兒、兒子的嫁妝聘禮。女子為母則剛,大伯娘眼紅母親嫁妝豐厚,在國公府時處處算計母親的錢財東西,母親雖然委屈,可也就是絮絮叨叨幾日。算計到兒女頭上,母親就不願意了。母親不想鬧,可是心裏過不去。又怕鬧大了連累父親才出此下策。”

顧大人冷哼一聲道:“下策?!這一出,是你安排的吧,依你母親的性子,能這麼短時間就處理的這麼妥當了。你說的那些,父親都懂,你祖父的想法,父親也都知道。至於說為父事事以你大伯父為尊,哼!你也未免見識淺薄了。我們是一大家子,同一個門楣,同一張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