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粥稠的呀……”說到這兒,他還像是吃過似的,咽了咽口水。
“而且他還給難民們找工作,那工錢比我們平時可高多了,這是在變相的幫助他們呢。而且還開了一間孤兒收容所。你們看現在大街上小叫花子都沒有了吧!這可都是咱們這位新東家的功勞……”
下麵再說他們的,上麵林月兒也在繼續發表講話。
“這契約我已經讓人寫好了,條約內容都是一樣的,我先念一遍給你們聽聽。然後你們誰認識字再把契約書好好看看,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確定契約書沒有問題,大家都放心多了。大家迫不及待的把契約書簽 ,契約書一簽好大家也就放心多了。
這時酒菜已經上了桌,看到有這麼多好吃的,大家都放開了肚皮開始吃起來。
除了這些地,在林月兒現在住的這地方都被林月兒用圍牆圍了起來,這裏麵有幾千畝地。
除了原先的院子和後來建造的四合院,其他地方都是空著的!林月兒準備在圍牆最邊上,靠近後麵那條河的地方開墾幾畝地來。
那裏本來也是有種過地的。隻是這整片土地隻有那幾畝可以種。
那裏的土地肥沃,又靠近水源,非常適合種植水稻。隻是以前這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能種植的地也少。為了這幾畝地全家搬過來並不劃算,不搬也太遠了……
林月兒之所以要把這塊土地重新種起來,是打算讓這塊地成為自己的實驗田。
大慶朝水稻產量實在是太低了。除了沒有現代的機器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種子。
機器的問題林月兒沒法解決,不過這種子的問題林月兒倒想試試看能不能解決。
要知道在雜交水稻研究出來以前,水稻每畝產量一般都是在五六百斤,最多也不過是800斤。
自從雜交水稻問世以後,就達到了每畝1200斤左右,這還隻是普通產量,多的達到過1600斤。
每畝地都能增長至少一倍的產量,這該是多麼偉大的發明。
大慶朝的百姓也是人,如果自己無能為力也就罷了。既然自己可能有辦法,為什麼不試著種一下呢?
而且如果大慶朝糧食也足夠多的話,以後糧食也不用一直從現代買了,到時大慶朝的糧食也可以運到末世去賣。
不過林月兒雖然出生在農村,可是本身對於種植水稻一竅不通。況且現在也不知道雜交水稻在這大慶朝種植適不適合?
這幾塊實驗田,就是林月兒專門弄來做實驗的。林月兒會根據這裏的氣候條件,買一批適合這兒種的雜交水稻種子,再打聽好具體的種植注意事項……
再在大慶朝找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每個人分一塊地讓他們按照他們的方法種植。並每塊地派一個老實識字的記錄下種植的方法和水稻的生長情況。
一旦確定雜交水稻真的適合在大慶朝種植,明年就可以在自己其他田地推廣。
光是這一項,就不知道能夠救多少老百姓於水火之中呢!不過這些還早,還得看看今年實驗的情況!
******
很快又是一年過去了!
去年的水稻實驗非常成功,大慶朝的天氣本來就和華夏天氣很是相似。加上林月兒又詢問了種植的一些事項告訴老農。
老農對於林月兒這個東家一向是言聽必從,林月兒說的那些種植注意事項又很有道理。
他們本事雖然沒什麼學問,但是種了半輩子田,可謂是經驗豐富。對農田又上心,所以產量雖然沒有達到畝產1600斤,也沒有現代普通產量1200斤。不過比起以前也好多了,達到了畝產1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