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候一夜,等明天一早就能取出來吃了!
次日早,豆漿凝結成了豆腐塊,滑嫩嫩的,隔著紗布都能聞到一股豆香味兒。
眼瞅著水桶裏的豆腐,張學蘭看看潘陽,又瞧瞧潘恒春,猶豫了下,終還是說道,“過年了,我想給我阿噠送點豆腐。”
潘恒春笑道,“是該給親家送點禮去了,前幾年可是多虧了親家的照拂。”
潘陽這才想到作為‘女婿’,她是應該主動讓張學蘭給娘家送點禮去的。頭一回做人家‘女婿’,她也沒有經驗,竟完全忘了這茬事!
張學蘭的阿噠,是潘兆科的老丈人,潘陽應該喊他老人家一聲‘老外公’,她應該代爺爺去孝敬他老人家。
潘陽道,“豆腐家裏留一半,另一半送去給你阿噠,再把家裏的肉切一塊送去,豬蹄給一副,還有院子裏的蔬菜,都帶點過去。”
潘陽撓撓頭,想著她爸以前是怎麼叮囑她媽送禮的,突然想到關鍵點,潘陽道,“對了,再給你阿噠點錢,他老人家喜歡吃什麼就讓他買什麼。”
張學蘭原本不過是想送點豆腐過去就得了,哪知潘陽劈裏啪啦說一通,又送這個又送那個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對於張學蘭來說,老潘家才是她的家,娘家不過是她的親戚,給親戚家送這麼多東西,張學蘭有點肉疼。
“送這麼多做什麼,我阿噠牙口不好,送點軟的他能吃得動的就行了,送多了他也吃不到嘴!”
張學蘭阿噠跟著她大哥、大嫂一起過,她大嫂是個厲害角色,張學蘭敢保證,無論她送什麼東西過去,最後都會被她大嫂拎到自己屋裏,至於她阿噠,以前吃的是什麼以後還是吃什麼,夥食根本得不到改善。
張學蘭已經算計好了,今天她切兩塊豆腐過去,中午她就在娘家吃,讓她大嫂把豆腐蒸了或者涼拌了,她阿噠能順帶跟著吃點。
另外她還想帶點豆渣子過去,就放在她阿噠屋裏,用熱水一衝,她阿噠隨時能喝掉。
總之,絕對不能讓她大嫂給獨吞了!
這麼打算著,張學蘭就拎了豆腐和豆渣去她娘家,其他的一律死活不願意帶,潘陽說不過她奶奶,也懶得管她,反正是她娘家,愛咋咋地吧。
說來也是巧,張學蘭今天前腳剛回娘家送禮,潘恒春的閨女,也就是潘陽的姑奶奶潘竹林,後腳也回娘家送禮了。
相較於張學蘭的摳門,潘竹林對她阿噠則要孝順許多。
兩斤豬肉,一條中等大小的鯉魚,一副豬蹄,一包葵花籽,一包炒花生,還有一包潘竹林自己熬的紅薯麥芽糖。全擺在了堂屋的八仙桌上。
潘竹林帶著她的兩個兒子一塊過來,她的兩個兒子和潘士鬆差不多大,表兄弟幾個很快玩耍到了一起。
潘竹林婆家和老潘家隔了一條淮河,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俗話說隔河隔千裏,明明不算遠,但因為乘船不方便,潘竹林回來的次數很少。
張學蘭不在家,潘陽又是個不會做飯的,潘竹林這個親戚隻好自己親自下廚做飯,整得潘陽非常不好意思,隻好跟前趕後,給潘竹林打下手。
潘竹林卻道,“大哥,你怎麼還跟我見外了,你一個大男人跟著我忙活像什麼樣,你坐著,我來燒飯就好!”
雖說這個時候毛爺爺已經為婦女正位,但廣大農村婦女還是存在男人為天的思想,潘竹林寧可自己忙活也不要她大哥下廚房。
潘陽讓潘竹林把鯉魚殺了,中午他們燒條紅燒魚,還有豬肉,也切了一大塊下來做紅燒肉。
潘竹林難得回來一趟,人家送這麼多東西,總該讓潘竹林的兩個兒子一飽口福,不能留著私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