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給潘士堯讓他去交錢取藥。
潘士堯忙不迭又去取材料、取藥。一共花掉十五塊多,好在之前他身上裝了錢,加上今天早上賣菜的錢,足夠付了老太太的醫藥費。
一通忙活後,老太太終於打上了夾板,此時也無法聯係老太太家人,潘士堯隻有好人做到底,讓老太太指路,又把老太太從醫院背回了家。
老太太和兒子媳婦一塊住,潘士堯把老太太送進家門時,老太太兒媳婦正在家挫衣裳,見老太太腳上打了夾板,叫一個年輕後生背了回來,嚇一跳,忙幫著潘士堯把老太太背進堂屋,急道,“娘您這是怎麼了?出個門溜達怎麼成這樣了?”
老太太被安置在堂屋的藤椅裏,歎了口氣道,“別提了,今兒倒黴摔了一跤,得虧了小夥子忙前忙後又送我去醫院又背我回家的...快,秀芬,快給小夥子倒杯水,還有建國昨個從外地帶回來的蘋果,快洗了拿給小夥子吃。”
秀芬哎了一聲,忙不迭泡茶,又洗了兩個大蘋果,一個塞到潘士堯手裏招呼他吃,另一個就放在茶幾上,擱潘士堯麵前。
秀芬笑道,“這蘋果可甜呢,快吃吧,吃完了還有。”
潘士堯長這麼大,吃水果的機會非常少,隻有每年夏天隊裏的西瓜熟了,他們家能分到一部分,也隻有在那個時候他才能吃幾回水果,其他的蘋果、梨,更稀罕的香蕉、草莓,別說吃了,他隻在書上見過它們長什麼樣。
老太太一個勁的讓他吃,潘士堯不好意④
眼見冬小麥熟了,今年潘士堯不能在家幫忙掙工分了,因為他要在這個端午節過完之後去方建國那裏報到。
兒子要去縣城了,總得有兩件像樣的衣裳,張學蘭用潘陽從省城帶回來的布給潘士堯做了兩件短袖套頭衫,又給他做了兩條布褲,加上潘陽給他買的白襯衫,還有膠底鞋,足夠他穿這個夏天,等到了換季,潘陽準備把毛線拿去縣城加工,給潘士堯織一件毛線衣。
端午節前一天,大隊通知可以去壩上打蘆葦葉包粽子了,大隊長潘士聰還趕了隊裏的驢車,潘西大隊的人浩浩蕩蕩一塊去打蘆葦葉,驢車坐不下的,他們就步行過去,張學蘭在家要忙著做衣裳,就不去了,老潘家的蘆葦葉就由潘陽領潘士鬆一塊去打。
雖說這個年代生活困難,但每逢過節大家還是比較重視的,包不起粳米粽子就包糙米的,買不起白糖的就幹吃。
潘陽讓張學蘭泡了粳米,還有花生米,又讓張學蘭切了風幹的臘肉泡在醬油裏,她要吃鹹粽子。
潘恒春一大早就上山去拔香草去了,潘陽帶上潘士鬆,爺兩個坐上大隊驢車去壩上打蘆葦葉。
途徑姚家村大隊,正好碰上姚寶忠父女兩個,頭戴草帽,姚祺妹背上還背了個簍子,看樣子也是要去打蘆葦葉。
潘陽從驢車上跳下來,順手也把潘士鬆給拽了下來,要跟姚寶忠父女一塊走。
此舉遭到潘士鬆的不滿,“阿噠,我想坐車,地走多累啊。”
潘陽拍拍潘士鬆的腦門子,語重心長的教育道,“小孩子多走路容易長個子知道不?你看人家姚祺妹,跟你一般大的歲數,比你高半個頭呢。”
潘士鬆屬於晚長的小孩,比同齡的男孩子矮就算了,結果還比同齡的女孩子矮半個頭,頓時漲紅了臉,別別扭扭的跟姚祺妹走一塊。
潘陽滿意的瞅著她爸她媽並排走在前頭,偶爾還說個話交流交流,這種感覺,實在太神奇。
潘陽和姚寶忠走在慢走在兩個孩子後頭,姚寶忠抽了口旱煙,問潘陽道,“聽說你家老大要去縣城開汽車了?”
潘陽唬了一跳,這算是好事傳千裏嗎?都傳到姚家村大隊了!
提起這個,潘陽也是有些隱隱的自豪感,笑道,“可不是,等端午一過完就去縣裏報到。”
姚寶忠衷心道,“那大兄弟你可算熬出頭了,孩子有出息了好啊。”
潘陽忙謙虛道哪裏哪裏,一路走著聊著到了壩上,一眼望去,壩上全是人,潘陽和姚寶忠父女二人分開,各自到屬於自己生產大隊的領域去打蘆葦葉,這個季節正是蘆葦長得好的時候,葉子嫩,又寬又大,一片葉子就能包上一個大粽子。
打了蘆葦葉回去,當天傍晚就開始包,包好了煮開,晚上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