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也說了,我不行,才要讓二弟去試試。”
張歆沉思著,想到一個人:“李元川興許能幫上點忙。我聽他意思,與李家並不和睦。他在那邊應該有些人脈根基,限於身份,不好直接出頭,手下又沒什麼拿得出手人才。”
“可他畢竟是倭人。”
“他是李家遠親,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和他都在海上來去,交道也容易。就算他是半個倭人,也是個不想為寇,拘著一群倭寇倭人。我們該幫他。雖不能保證倭人能夠買到就不會去搶,至少給那些願意買一條路,別讓他們有借口非搶不可。”
程啟覺得有理,過兩天跑了一趟熊本島,找李元川深談一番,順便告知自己已娶妻即將生子消息。
兩個兒媳同時懷孕,前後不過差了一個月。這是多大喜事!董氏盤算著,自家運氣沒那麼不好,這兩胎再怎麼也該有一個孫子,心情大好,步履輕鬆。
劉氏聞訊上門,告訴她不可讓兩兒媳對上麵。據說,有這麼個說法,兩個孕婦相見,很可能一邊胎兒會衝撞到另一邊胎兒。這妯娌兩個差不多時候懷上,兩邊胎兒力量差不多,一旦衝撞,弄不好就是兩敗俱傷。聽說,之前不知張歆懷孕,黃氏經常去找她說話,劉氏一付惋惜樣子,叫董氏多加小心。
她說是好意提醒,可那口氣似乎吃定了兩個孕婦必有一個保不住孩子,甚至可能兩個都保不住。
董氏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冷靜下來,淡淡謝過,打發了劉氏,就開始安排讓張歆和黃氏回避。
董氏一向對禁忌之類,寧信其有,不信其無,能無事最好。所謂衝撞,有沒有是一回事,被劉氏提了出來,就是大家心裏一個堵。大媳婦也許能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小媳婦肯定要被嚇著,不知又要添多少煩惱。
這宅子不大,隻有三個像樣院子。都住這裏,又要不打照麵,隻能各自拘在屋裏,不方便。程放不在,黃氏必須董氏親自照看。隻好讓老大夫妻搬出去住。
程啟和張歆都情願搬出去,隻是搬去哪裏又是個問題。搬去張歆原來房子本可很好,可一來是張歆陪嫁,董氏不喜歡,二來房子小,已經住了五個年長孩子,張歆不願折騰他們。搬去老宅,要同蘇氏母子相處,還要不時被劉氏荼毒,夫妻兩個都不考慮。不想租房借房,就隻有南郊董氏陪嫁莊子可以去。
不但董氏陪嫁田產,後來添置田地也多在那一帶,他家在那一帶擁有田地很多,可那個莊院實在簡陋,富裕點農民住都比那強。董氏每年隻有收獲得差不多時,過去看一兩趟,也不住,就不願花錢修建。管事盡心,該打掃該修葺,一點不含糊,隨時可以住人。
程啟嫌那莊院簡陋,怕張歆住不慣。張歆擔心出去租房子借房子,會讓黃氏和阿鬆他們心裏過意不去,弄不好又被劉氏等人掰出什麼話,寧願去住莊子。
程啟一向搞不懂女人想法愛好,卻很明白怎麼讓自家老婆高興,見事情定下,第二天就過去指揮管事和莊戶忙碌一通。
等張歆帶著孩子走進莊院,首先看見深淺不一青翠中各色花朵迎風搖曳,很多是剛剛移植過來,泥土都還新鮮。循聲而去,看見後門外新圍起一圈籬笆,出生不久小豬小羊小牛犢和雞鴨鵝,在兩條狗監督下齊聲合唱。程啟指給他們看後院楊桃樹枇杷樹上未熟果子。
房舍簡陋,用品尚不齊全,母子三個和穗娘小紅小綠,歡歡喜喜地住下來。
得知她懷孕,董氏果然不許她再做費心思事務。張歆有錯在前,不敢不遵守,又不甘心剛剛動作起來就半途而廢,就支使程啟跑腿,想要遠程遙控。一來一去,傳回來話總是不對,雞同鴨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