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們恭候老公公。”
馮保也不言聲,隻把手虛抬一下讓貂?們平身,這時,一名站在台階上的青衣道人朝山門內大喊一聲:“奏樂??”,候了多時的道家樂手立馬兒弦索高奏響器齊鳴。更有十幾名小道人次遞點燃手中舉著的纏滿鞭炮的長篙,劈哩叭啦炸了個昏天黑地。震得廣場上看熱鬧的人,個個都捂了耳朵。在肅穆的大內呆久了,馮保不大習慣這種鬧哄哄的歡迎場麵。鞭炮一響,他就站在原地不挪步,待鞭炮炸完樂聲停了,他才隨著迎候的道長聞天鶴進了山門。
京城四郊,名勝甚多,不一而舉。單說畿南,舊有三大:乃滄州獅子景州塔,正定府裏大菩薩。這是遠郊,近郊的第一大名勝,即是西便門外二裏許的這座白雲觀。
白雲觀,在道教裏頭素有“仙都”之稱,是全真道龍門派的祖庭。這座道觀始建於唐代,名天長觀,用來祀奉道教祖師爺老子。此後屢毀屢建屢建屢毀,名氣並不大。真正聲聞遐邇是在著名道人丘處機來此掌院之後。這個丘處機是道教龍門派創始人,被成吉思汗奉為“神仙”。元朝初年,在中國影響極大。他死後,每逢他的生辰正月十九日,京師庶民都會攜著香紙爆竹,三牲酒漿到白雲觀來致祭。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正月十九也就成了京師人必過的燕九節。屆時白雲觀山門之外,廣場四周,各色帳篷帷屋都搭蓋起來,迤迤邐邐幾裏路長。全國各地的全真道人都趕來這裏,或祭祀,或齋醮,或煉丹藥,或賣符?,坐地論吉凶休咎、分曹談出世之業,鎮日間磬缽起伏,道曲盈耳。在這股子仙氣繚繞之中,更有京城的紅男綠女紛至遝來,打情罵俏嬉鬧玩耍,或豔幟招搖或席地轟炊,日以繼夜聲勢不衰。還有那數以千計的小商小販,也莫不趕來這裏,肩著棍把兒賣糖葫蘆的,挑著溫火擔子賣蒸糕兒的,打酒賣茶,搖糖稱鹵,應有盡有。至於日用百貨,從綢布衣服,幾筵篋笥,到盤盂銅錫、骨董字畫等瑣細之物,無不種類齊全塞滿道兒,從早到晚叫賣聲不絕於耳。因此,這緊接著元霄節之後的燕九節,又把京城的遊冶聲采熱鬧氣兒,喧喧鬧鬧延長了幾日。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這燕九節又添了一項內容,即宮內的太監們每到這一天,也必定轎馬塞道趕到白雲觀來祭奠一番。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哪一位沒根的貴?考證出來,說丘處機出家之初的生日這一天,為絕塵心竟然自閹。因此,太監們便把他認作本門“閹幫”的幫主,年年祭奠如儀,一絲兒也不馬虎。今年是馮保出掌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年,領銜主祭責無旁貸。較之前幾年,今天的場麵就顯得格外鋪排與顯耀。
在道人陪侍與百十位貴?的簇擁下,馮保走進了七層四柱氣勢軒昂的欞星門。枋額上所書“洞天勝景”四字,乃嘉靖皇帝手跡。由此入觀,可分三路:中路依次有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閣與四禦閣五重正殿,還有鍾、鼓二樓及豐真殿、儒仙殿。東路主要建築有南極殿、鬥姥閣與藏經樓。西路有呂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祠堂院等。道觀後頭還有一座偌大花園,名雲集園。園內小橋浮綠,遊廊迷樹,亭閣掩映,山水纏綿,滿目皆是仙家情趣,故又有“小蓬萊”之稱。整個建築占地有數百畝之多,且差參疏密井然有序。今日的白雲觀內,處處裝飾一新。石階砌玉,簷牙塗金;崔嵬殿閣流碧飛丹,雕牆畫壁熠熠生輝。如此蓬萊舊國,塵世瑤池,端的是龍紋虎脈,氣象萬千。站在欞星門下的馮保,一看這些景致,頓時心情一爽,問站在身邊的聞天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