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的意見,轉向小皇上說,“鈞兒,你應召見張先生,當麵聽聽他的意見。”
“母後也一起參加召見嗎?”朱翊鈞懇切地問。
“當然。”
李太後極輕地回了一句,說完,豐腴白皙的麵頰上忽然飛起了兩片薄薄的紅暈。馮保看在眼裏,心裏頭麻酥酥的,問道:
“啟稟太後,奴才是不是現在就去傳旨?”
“慢,”李太後輕輕地擺了擺手,說,“等把折子送到內閣,看張先生如何票擬,然後再作定奪。”
“朱衡那邊怎麼辦?”
李太後深深歎一口氣,說道:“這倔老頭子,看來還得對他薄加懲誡。”
天色黑盡,馮保才乘轎回到家中。客廳裏先已坐了三個人,一個是孫隆,一個是內官監掌監吳和,一個是尚衣監掌監胡本楊。這三人都是馮保出任司禮監掌印後提拔起來的,都是他的心腹。如今大內中官上至掌印太監下至內使小火者,攏共有一萬二千餘人。人役囂雜衙門眾多,常設機構有二十四監局。內府衙門竟是比政府衙門還要多。這二十四監局分別是司禮監、內官監、神宮監、尚寶監、尚衣監、尚膳監、值殿監、內承運庫、司鑰庫、巾帽局、針工局、織染局、司苑局、司牧局、外承運庫、甲字庫、乙字庫、丙字庫、戊字庫、廣源庫、皮作局、兵仗局、寶源局、鍾鼓司等。在這些監局之外,還有外派如杭州、蘇州、鬆江等地織造局,南京鰣魚廠,應天順天兩府及各處皇陵守備太監,派駐九邊替皇上督軍的中使以及東廠掌爺等,都是些要緊的肥缺。這一應監局的級別,有高有低。當初洪武皇帝定製,各監設掌印一人,稱為令,正六品銜。令之下設監丞二人,從六品。丞之下設典薄一人,九品銜。各局、庫級別要低得多,掌局稱為大使,正九品,底下還有兩名副使,從九品。但自正德之後,特別是劉瑾專權的那幾年,內府監局的級別大為提升,各監令掛四品禦,監丞從四品。就連一個掌庫大使也掛了六品銜。凡內使有品級者,稱為中官,四品以上的中官,方能稱太監。餘下雜役,統稱為火者。凡內使小火者掛烏木牌,頭戴平巾,不得穿圓領?衫。隻有正六品以上中官方可穿補服,有牙牌官帽。四品太監穿鬥牛補服,若再晉升則穿膝?飛魚服,再往上升方可腰係玉帶穿小蟒朝天的極品補服。混到這個份上,威權相當於外廷的二品部院大臣,在紫禁城內可以騎馬。不過,騎馬的路線有嚴格規定,並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招搖的。夠騎馬資格的太監,不過一二十個。再往上就是可以在紫禁城內乘坐肩輿的,眼下能享受這份特權的,惟馮保一人。總之,宮內衙門眾多,其等級之森嚴,比之外廷政府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各監局分工極細,隻要用心鑽營,每個衙門都有油水可撈。外廷政府銓選官員由吏部負責,內廷則由內官監掌其事。再往上就是馮保一人拍板定奪。司禮監掌印曆來就有“內相”之稱。再加上馮保擅於弄權,又深得李太後寵信,因此一萬二千名內使,無論貴賤尊卑,誰見了他都像老鼠見了貓。
今天到他府上的這三位,都是比較得寵的,特別是內官監掌印吳和,最得馮保信任。馮保當秉筆太監與掌印太監孟衝爭權奪利時,這吳和還是神宮監的一個典薄。他如同賭徒下注,看準了馮保日後能夠騰達,於是拿身家性命作賭注,一寶押在馮保身上。那段時間他成了馮保的包打聽,每天支著耳朵到處聽動靜偵伺孟衝的行動,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向馮保稟報。說實話,他這種明目張膽的作法在當時冒了很大的風險,一旦馮保失勢,他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偏偏該他走運,馮保鬥垮了孟衝並取而代之,投桃報李,馮保把內廷中最為重要的肥缺內官監掌印賞給了他。如此平步青雲,無異於天上掉金子。吳和感激涕零,幹脆認馮保作義父,馮保也樂意接納這個幹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