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段(2 / 3)

萬曆五年,玉娘因為張居正執意要捕殺邵大俠,一時五內俱焚,絕望之中竟不辭而別。此前,她常去昭寧寺拜佛,認識了一如和尚,那天離開積香廬之後,她便跑到昭寧寺拜謁一如,表示想出家。一如知道她的來曆,不敢收留,但又覺得玉娘夙有慧根,斟酌一番,就命寺中可靠的弟子將玉娘秘密送往香山白玉寺。那是一座尼姑庵,住持老師太與一如同出一個高僧的門下。玉娘到了白玉寺後,老師太待她極好,也不急著替她剃度,隻讓她呆在後院焚香頌經。一晃過了一年,張居正奪情事件再一次擾亂了玉娘的向佛生涯,她托人給張居正捎去勸戒詩一首。老師太見玉娘凡心未泯,恐她被人發現禍及佛門,便勸她離開京師,並將她托付給自己的徒弟,現住揚州淨水庵的南慧尼姑。臨走前,盡管玉娘一再懇求老師太給她剃度,老師太終是不允,並含笑說她有佛性而無佛緣,似此帶發修行,亦能成為正果。玉娘回到闊別六年的揚州,人住淨水庵後,幾乎閉門不出。以至淨水庵的諸多施主香客,競都不知廟裏住了一位絕色佳人。因為有老師太的囑托,庵中住持南慧對玉娘極好,竭力為她提供方便,讓她過這種半僧半俗半隱半現的閑靜生活。幾乎每年清明,她都會偷偷前往丹陽,祭奠明正典刑之後運往老家安葬的邵大俠。對這位將她救拔出青樓的恩人,她始終懷有一份感激之情。但更多的時候,她卻是在懷念與張居正耳鬢廝磨的那段歲月。當初她一氣之下離開積香廬,已下定決心一輩子再不要見到張居正。這位知恩圖報的純情少女,盡管從張居正那裏獲得了感情上的極大滿足,明白了人間至愛,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離開。她早就知道張居正是一個“鐵麵宰相”,但她卻認為張居正的鐵麵無私隻是體現在官場政務中,對她,這位赫赫首輔所給予的卻全部是花前月下的溫柔體貼。當她心急火燎替邵大俠求情希望張居正網開一麵時,沒想到換回的竟是一記重重的耳光。至此她才明白,張居正的鐵石心腸是不分內外的,她寄托在張居正身上的所有美好的憧憬,刹那間全部幻滅。平日小鳥依人幽怨自卑的她,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那座曾給她帶來無盡歡樂和無盡閑愁的積香廬。

在出走後最初的一段日子,玉娘萬念俱灰,一心一意要皈依佛門:隨著歲月推移,當她憤懣的情緒漸趨平靜,她又開始懷念在積香廬的那些日子。臨風把盞,對月調箏,每每想到張居正對她的似水柔情,她就心下惆悵愁緒萬端。但她並不因此後悔離張居正而去,對他不肯援手拯救邵大俠,她永遠也不會原諒。但是,當她聽說張居正的死訊後,頓時如遭雷擊。就在那一刻,她發覺自己對張居正仍然愛得很深很深。此後,她對這位已經死去的“鐵麵宰相”夢魂牽繞,思念之情一日濃過一日。特別是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發動清算之後,她所愛慕的人??這位昔日跺一腳大明社稷江山也要抖三抖的赫赫首輔,竟然變成了萬劫不複的罪人,這種遽變,玉娘說什麼也不能接受。就在張居正家中的親人一個個在荊州飽受折磨之時,遠在揚州的玉娘,鎮日裏也是以淚洗麵。過了五月中旬,她突然打點行裝,辭別南慧禪師,雇了一條船,從揚州運河進入鎮江,然後溯長江而上,她要趕在張居正死去一周年的忌日抵達荊州,把積蓄了五年的生離死別的所有創痛和悲傷,全部攜到張居正的墳前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