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覺寺,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古廟了,據說在宋朝的時候就興建了起來,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後來咱當了皇帝之後才下令修葺,並且給它改了名字,由“於黃寺”改為“黃覺寺”。
至於原因嘛,很簡單,因為這黃覺寺承載了咱一段很重要的回憶,甚至可以說,咱成就霸業的誌向真正覺醒的開始,正是在這黃覺寺中。
所以,皇帝覺醒的寺廟,便叫做黃覺寺了。
然而就是這麼個並不太起眼的寺廟,在咱心中的分量卻是絕對不輕,因為裏麵有教導咱人生真理的長老高彬,又是一個磨礪咱,讓咱開始認識到人心莫測而險惡艱難的地方。
在這裏,咱善惡分明的評判標準開始建立,咱對人性的把握也初現雛形,咱知道了這人與人之間的微妙,也了解到這事與事之間關聯。
換句話說,正是在這黃覺寺中,屬於咱朱元璋的智慧才真正開始萌發。
因此,咱在本手劄中仍舊稱黃覺寺為黃覺寺,至於它原本的名字“於黃寺”,大概是已經被曆史遺棄。
回想起那一天——咱人生中的另一種傳奇而重要的經曆開啟的那一天,是九月一十八日,正是咱十七歲滿的日子,也就是說,不偏不巧,就在咱十七歲生日的那一天,咱踏進了咱“和尚”生涯的第一步。
清晨,雖然老朱家就剩下咱一人了,沒人督促,但是咱還是早早的就醒了過來,畢竟還是年幼,眼看著就要去出家了,心中難免新奇而憂慮。
生日,肯定是沒有人記得的,隻有咱自己默默的在心中念叨了幾句:朱重八啊朱重八,今天一過,你就足足十七歲了,已經是長大成人了。
接著,則是咱對咱娘的懷念,若是咱娘還在,就算是家境困難,從來不會忘記咱的生日的娘肯定會給咱過生日的,哪怕隻是一個饅頭、一碗稀粥,現在回想起來,總會在心頭漫起一種溫馨。
然而這種日子終究是一去不複返了,咱已經算的上是孤身一人,從此無依無靠,咱真正可以依賴的,隻有咱自己而已。
而對於這一點的認知,在咱進入黃覺寺幾個月後,咱才真正的明白了其中的真諦,這是一句再正確不過的真理。
第一次去黃覺寺出家,咱倒不是孤身一人,汪媽媽怕咱孤獨,讓他的兒子狗四陪咱一同上路。
狗四比咱小了幾歲,是個憨實的小夥伴,一路陪伴,到了黃覺寺門口,他就停了下來。
“重八哥,俺就送你到這裏了。”
“嗯,狗四,趁著天還沒有黑,你快點回去吧,省的汪媽媽擔心。”咱點點頭,心中則是對狗四的感激。
狗四點頭,轉身離去,“重八哥俺真走了。”
“走吧走吧!”
送走了狗四,瞬間就剩下了咱一個人,咱就這麼靜靜的站在黃覺寺門口,忽然有些發呆。
因為咱恍惚間還記得,就在不久之前,咱爹還帶咱來過黃覺寺,那一次是還願祈福。
然而現在,轉眼之間已經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咱爹居然已經離開了人世,而咱更是成了孤苦伶仃的苦命之人,不得不說,這真是世事難料,命運無常啊!
在這感慨之中,咱抬起了頭,第一次用心的打量起這座有著曆史的神佛寺廟來。
首先引入眼簾的,自然還是當年的“於黃寺”三個大字,字體很莊嚴神聖,倒是很符合這神佛寺廟的特點。緊接著是一副對聯,咱至今是記憶猶新:
上聯是“晨鍾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
下聯是“佛號經聲喚回苦海迷航人。”
當時啊,咱對於這幅對聯的參透,也隻是僅限於其字和字麵上的意思而已,至於它的深層含義和其中韻味,咱是壓根兒沒能理解半點。
不過也好理解,咱一不是什麼名利客,二也不是什麼迷航人。
並且咱很驕傲的一件事情就是,咱這一生也沒有想過或者是當過什麼“名利客”、“迷航人”,因為這兩人人從來都是被掌控者,所有才會有諸多自以為是的煩惱,而咱,做的是掌控者,掌控者是不需要提及“名利”和“迷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