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看見那些牆磚跟人間的磚頭不太一樣。
因為那磚斷了的茬口,清晰顯示著粉白的顏色。
這磚有點古怪,看上去不像是磚窖裏麵那種泥巴和著煤灰燒出來的磚。
當然了,更不是他那個廢品收購點背後,老趙的那個破磚廠裏生產的,用來砌院牆的那種連燒也沒燒過的水泥空心磚。
江海覺得有點奇怪。
他靈機一動,隨手從地上撿起起塊碎茬子,背對著馬榕,然後將碎磚放在口邊輕輕咬了一口。
挖槽!
這磚居然能吃,而且味道也不太壞,就跟從前他在部隊裏的時候,吃過的壓縮餅幹味道差不多。
這個!
有點小尷尬了。
因為馬榕看見了正在偷吃的他,以及他嘴角處粘著的一點碎磚屑。
她抿嘴笑道:“好吃嗎?”
江海尬笑著點了點頭,將嘴中那半口磚頭嗯了下去:“嗯!好吃,就跟餅幹的味道差不多。”
“哈哈哈哈!傻瓜,這個牆磚是用鳳鳴山下瑁霞嶺的土,加上裂葉月見草混壓而成的。
另外,這磚雖然可以吃,但是卻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天上的天馬吃的。
而且,現在天馬早就被當年的齊天大聖弼馬溫孫悟空給養刁了,它們也不吃這個了,它們現在隻吃新鮮的月見草。”
江海如夢初醒。
他突然想起從前聽說過的一個故事。
在春秋時代,當時的吳王闔閭因為擔心國家安危問題,又從當時軍事需要出發,就命令手下的大將伍子胥想辦法築一座牢固的大城,吳王還告訴伍子胥城名一定要叫“闔閭大城”。
雖然伍子胥反對大舉土木,勞民傷財,但王有命,莫敢不從。
當城垣建成的時候,吳王看著城高牆厚的大城,十分的高興,召集眾將歡宴,為伍子胥慶功。大家都十分高興,但唯獨隻有伍子胥悶悶不樂。
伍子胥宴罷回營後,悄悄囑咐隨從說“我要是死了以後,萬一國家碰到什麼天災人禍過不去的坎,老百姓沒東西吃的時候,你們可以到相門(也就是現在的蘇州過去的一個城門)城下,往地下深挖,那裏有吃的。”
後來伍子胥被小人誣陷,不得不自刎殉國,接著吳國又被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滅掉,一時之間吳越兩地戰火連綿,居民斷食,餓殍遍地。
這時,伍子胥一個貼身的隨從想起了他生前囑咐,就帶著一些人到相門去拆城掘地。這一群人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牆磚”。
據說蘇州的年糕就是從糯米牆磚衍變而來的,再以後,每逢春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點年糕,來紀念救了滿城百姓的伍子胥。並且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江海想起了這個故事後,也就不再糾結這些能吃的牆磚了。
這種發明,也不是隻有神仙才會的,人間也大有聰明人,會生出奇思妙想,想出許多出人意料的主意來的。
隻是,如果要想修補這些城牆的話,又去哪裏弄這些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