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段(1 / 3)

皇室又豈能糾結於舊的仇怨不放?我們更應該拿出皇室的氣度來化解這段仇恨。何況他們兄妹二人還是無悔的救命恩人,如果我們真的把他們抓來治罪不就是恩將仇報嗎?”

“愛妃才是菩薩心腸啊!愛妃都願意原諒他們,朕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皇上聖明!”我趕緊先謝恩,然後請求進一步的保障,免得再落人話柄,“那父皇可否也赦免他們的奴籍,還他們自由?”

“還他們自由?無憑無功按法是免不了他們的奴籍的,何況若放了他們唯恐他們將來會鬧事,還是由我親自下令,恩準他們以身恕罪,繼續在你們府中做官婢。”

“父皇!那陰氏並非無功的,陰氏已為二個誕下一子,對延續皇室血脈有功,孩子是皇孫,父皇不如為其封王,以召顯父皇的仁德的同時也化解了一段恩怨,那陰氏兄妹自是母憑子貴,留在秦王府做了小主也鬧不了什麼事,反而會對我大唐感恩戴德才是。”

我一開始就說明了陰沫兒對我有恩,我這樣大肚積極的為別人某福利,應該不會引起他的質疑。即便質疑,多個心眼便會想到一開始萬貴妃說擔心他的話,應該會懷疑害怕是李建成有什麼動作已經被秦王府知道,這麼一來他就必須得站在秦王這一邊,畢竟李世民手上還掌著大部分軍隊呢!要是朝堂內平衡一被打破,李世民揮師回朝就是天下大亂,無論哪一方勝他都不得不退位。所以我的這個請求他一定會答應。

果然他沉思一會後向宇文淑妃下令道:“筆墨伺候,傳朕詔,封秦王五子李佑為宜陽郡王,食邑四千戶。”

“皇上聖明!謝父皇!”我和萬貴妃,宇文淑妃恭維的恭維,謝恩的謝恩。從此李佑成為了史載秦王的庶子中唯一一個在武德年間被封王的,別的皇子都沒這種殊榮。當然是除了楊公主的兒子李恪外了。

“對了!你們方才說擔心朕,到底是怎麼回事!”

“哦!父皇恕罪!其實兒臣也不大清楚具體狀況,隻是無意中聽說,太子殿下近來有運用監國的職權之變讓慶州總管楊文幹在外招募勇士送到京城,還派人送盔甲給楊文幹,武裝在當地招募的驍勇,一開始兒臣也未覺得不妥,畢竟我知道二哥也喜愛勇士並有武裝一些府兵護院,帶兵打仗更是需要勇士,可是昨日我突然聽說太子要在今夜抓陰氏問罪,我擔心因為兒臣的錯牽連到秦王府,秦王府裏軍紀嚴明,不可能在秦王不在的情況下交出人,大哥招募勇士我以為是父皇授意為防秦王府抵抗的。如果真是這樣父皇危矣,大唐危矣!試想一旦大哥這件事處理不好的話,極易讓還在前線作戰的將士們寒心,事情由此可能擴大化進而牽涉到國家安定,父皇如何能置身事外,不過現在兒臣知道不是父皇的意思了,而且父皇聖明的旨意足以化解這場爭執,兒臣這就趕回去阻止大哥。”

我的一番模淩兩可,不偏不倚,故意裝作是婦人的幼稚想法而說出這樣不知輕重半威脅半無辜的話,說的輕鬆,李淵聽得可不輕鬆,有沒有授意他最清楚了,朝中的派係爭鬥激烈的情況明眼人也都看得明白,李建成招募兵馬並不一定是為了造反,在其他任何時候招募兵馬也許李淵都會默認他的行為,但是他不該在監國的時候背著李淵做這事,還想抄秦王府,我把這兩件事一起向李淵講,明眼人都會懷疑李建成是被李世民逼急了,等不及要造反做皇帝了也不是沒有可能。

果然李淵有點坐不住了,但似乎還有點懷疑,就在這時,一陣局促的腳步聲傳來:“皇上!皇上!有密奏!”

我心裏冷笑,哼!杜如晦辦事果然決斷迅速,看來還好因為他受傷未愈而被留了下來了。李建成,這回怕是免不了傷經動骨了,誰讓他打秦王府的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