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帶著卓然的政績回歸京城,粵南的商稅年年新高,這些全都是他的政績。有這番政績在手,他也順利進入內閣。
而他入內閣,補的是楊道應辭官留下的缺。
是的,自林閣老開始,五位輔政大臣裏,有三位都離開了朝廷中樞,除了風清外,剩下的那位,看年紀也堅持不了太久。
“你也別仗著年輕就為所欲為。”楊道應臨離開京城時告誡風清道,“崔義之也要回來了,他會繼承我的遺願。如果他不堪大用,你就流放他,但如果他有能力,你還打壓他的話,我就是死了我都要罵你。”
麵對這點威脅,風清哭笑不得。
最後,兩人在路邊喝了杯酒,就此離別。
楊道應沒有回鄉,他去的是嵩山。當初林閣老答應他在嵩山給他留位置,現在林閣老去了,他卻是要代替林閣老去把嵩山書院撐起來。
“再沒個人去主持大局,嵩山書院第一書院的名頭就要被搶了。”漫天黃沙裏,他的背影,孤寂而筆直。
葉芷清看到這幕,道:“這些大人們都好厲害。”
他們個個有能力有手腕,雖然也勾心鬥角,卻都會以大局為重。她和風清也算是運氣好,才能和這些大能們共事。
“嗯。”風清看著又一位前輩的背影消失在道路鏡頭,他牽著她的手,慢慢往回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他們,幸好有彼此相陪。
又一年過去,崔義之回京,重新回到刑部的位置後,帶頭倡導修改律法一事。此事引起很大的波瀾,有人同意有人反對,不過這都是他的分內事,葉芷清夫妻倆是樂見其成。
……
時間一晃而過,十五年過去,葉芷清的兩個孩子都長大了,而宮中的皇帝因為體弱多病的緣故,在留下一位皇子後,過早的離開人世。
新的繼承人不過三歲,而朝廷上下已經隱隱有拋開皇帝,也能獨自行駛的趨勢。
崔義之和風清還是不相互往來,兩人甚至有隱隱相對的趨勢。眾人都說他們倆之間有血海深仇,所以才會如此。但是葉芷清卻明白,先帝把崔義之名字改的確實好,他有大義在心中。┅思┅兔┅網┅
和風清的仇,他不會忘。但是,他的心裏更裝著天下百姓。當以百姓為先的時候,那點仇已經算不得什麼,更不會為了私仇,而故意去打壓這個讓大周越來越好的人。
與此同時,各地經濟發展極快,新一代的改良種子讓農田裏的莊稼越來越豐收,豆薯也成了經濟作物界的扛把子。
大周上下,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也是在這個平凡的清晨,在晉西的某處煤礦邊,有個人突然驚喜地叫了起來,“我成功了!坑裏的水被抽出來了!”
假若葉芷清在,且她還記得某段曆史的話,一定會恍然想起,蒸汽機的前身就是這麼來的……
——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