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的門口,站著一位個子高高,又黑又瘦的人,他看上去五十多歲年紀,板著一張方正的臉,兩道濃濃的眉毛,一雙漆黑的眼睛閃著亮光,抿著嘴倒背著手,像杆子一樣在大門前矗立著。村民們見了這不拘言笑的老秀才,心中又是懼怕,又是崇敬,紛紛按著孩子磕頭拜師。
“不必多禮。”韓秀才韓景春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很沉穩,“進去吧。”
張傳榮作為一家老大帶著張皓文和三個侄子拜過了韓秀才,韓秀才的目光在張皓文他們的臉上一掃而過,看到張皓文和張皓亮的時候,他開口問道:“這兩個孩子幾歲了?”
張皓文發現,來讀書的人以六七歲到十幾歲的居多。幾乎沒看見像他和張皓亮這麼大的孩子。張傳榮老老實實的指著張皓亮道:“回先生,這個小的四歲,這個大的四歲半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不行,這麼小的孩子坐不住,我這裏不收,你把他倆帶回去吧。”韓秀才斬釘截鐵的說。
“這……”張傳榮犯了難,張皓亮還沒準備好,他們家裏人都有共識,把他帶回去沒人會說什麼,可張皓文呢?他張傳榮之所以辦社學不就是為了讓張皓文早點讀書嗎?
張皓亮聽說自己不用上學了,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趕緊往張傳榮的褲腿旁邊靠了靠,低頭看著青石鋪成的地麵,可張皓文卻不幹了,他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先生,我年齡雖小,但我坐得住的,您就讓我進去試著聽一聽吧,若是我表現不好,你再讓我回家行不?”
“你這娃兒怎麼這麼倔呀,我勸你和你弟弟,你們最好等到五歲再來。瞧瞧你這小手,現在你還不能握筆寫字呢,凡事欲速則不達呀!”韓先生耐著性子拒絕了張皓文。
這怎麼行?張傳榮猶豫著,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告訴韓先生他們和唐家之間的淵源,這時,張皓文又上前一步,開口道:“先生,你考考我吧,我雖然隻有四歲,卻未必比五歲的孩子笨呢。我現在寫不了字,但讀書認字總可以吧。”
韓先生被他纏不過,隻得將他叫到一旁,說:“好吧,我說幾句,你跟著讀,讓我看看你能記住多少。你這娃兒也別逞強,若是記不住了,就讓我停下,”
張皓文趕緊點點頭你,凝神站好,隻聽韓先生撚著花白的胡子,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原來是三字經啊,張皓文鬆了口氣,韓先生看著張皓文的反應,接著吟誦道:“……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村裏進進出出的大人孩子們納悶的看著這一幕,學堂的牆根底下,韓先生在對著張皓文背文章,看熱鬧的人越湊越多:“咦,怎麼回事呀,這不是張家老大那個伶俐的娃兒嗎?這位……這位就是社學的先生吧,看著可是怪厲害的呀。”
“厲害好,我家那小子像個猴似的,不是個厲害的老先生,我還怕製不住他呢,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們在這兒幹啥呢呀?”
人們在一旁議論紛紛,韓先生見張皓文一直不喊停,誦完第一大段就停了下來。他喘了口氣,道:“怎麼樣?記住幾句?”
張皓文抬頭衝他笑了笑:“先生,您聽好了。”
第22章 入學
韓先生一開始見張皓文話說的十分流利,舉止也彬彬有禮,心裏對他有幾分好感,本來有心收他入學,此時見他一臉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