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地球到星際的發展史(1 / 1)

衝完澡睡了午休,南瑾覺得自己又可以滿血複活了。

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有種輕鬆的感覺,南瑾踏著輕鬆的步伐迎來下午的課程。

一年級的文化課大多是智慧啟蒙和世界觀的教導。

一般童軍學校畢業後再考試是宛如高考,隻不過星際的孩子更可憐,他們要考足足十八門課程。

掰著指頭數一數,也就是若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一年學完一個科目,他需要足足十八年才能學完。

更不要說還有物理之類萬年存在的科目大佬,簡直是聞者落淚見者傷心。

地球古時代的人們總是見長江見明月而感慨時光流逝,著名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雲雲。

現代星際詩人卻更喜歡將這些從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科目來感慨時光流逝。

星網曾經有考古學家將從古至今的課本厚度篇幅字數做出統計。

令人開心的是智慧人類將課本先讀厚了又讀薄了,令人悲傷的卻是這並不意味著內容少了,而是技術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將課本變成了電子書的樣式。

並不是地球中時代人們手機上的電子書。

而是十八張薄如蟬翼抗潮抗火抗撕碎的“紙”。

杜絕了一切星際孩子想要“焚書坑己”的想法。

南瑾想象中沉浸在鳥語花香的教室讀書感受油墨香氣的環境根本不存在,而是每人麵前擺著筆記桌,老師一邊講課一邊讓同學們給筆記桌上用專用筆做記錄,最後再把電子書放上由筆記桌排版美化添加到各自的電子書上。

老師對一年級的孩子主要是講故事的感覺,老師講的很好,南瑾聽的也很認真,也第一次對這個自己所處的時代有了了解。

自己所處的人類聯邦,由兩大元帥組成,分別為鷹派代表和鴿派代表。

自己所處的星球是曾經人類的家園,“地球”。

人類人口在地球中期開始迅速擴張,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口極速增加,而發達國家卻人口不增反減。

常言道寡不敵眾,發達國家自然希望自己擁有高等資源,而地球資源卻被各種開采挖掘。

地球宛如外強中幹的巨人讓他們擔心。

最終他們做出選擇,殖民。

科技的逐漸發達已經可以讓他們不一定需要第一時間尋覓適合的星球而是可以改造別的星球生態。

他們給發展中國家發出誘餌——

你們想變得強大麼?去其他星球開采資源吧,可以發家致富哦。

對於那些連生活都難以維持的難民來說,這就宛如一個巨大喜訊。難民們紛紛報名,最先移民的那波人,在資本者的遊戲之中,讓他們確實富起來了。

星球上的種種資源被加以利用,變成了昂貴的能源再輸出給窮人。

這一下刺激了一大群的人,他們宛如地球中期曾有過的“淘金熱”那般前仆後繼的奔向太空中那些未被開發的星球。

廉價的勞動力去改善其他星球環境,資本家則愜意的在不再擁擠的地球安穩度過地球後期那段美好時光。

星際開采是個高回收卻也高風險的工作。

有人一夜暴富,可更多卻是開采不到有用資源或因種種原因被黃沙掩蓋。

雖然科技可以讓他們在其他星球勉強存活,但也僅僅是勉強維持生計。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采礦工“叮”的一錘子,徹底迎來了星際時代的初期——蟲族襲來。

不知曾經地球中期是不是有傳說中的穿越者,那曾經被以為是胡扯之言的蟲族,真的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