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夏首領果真乃天命所歸之人, 天生英明神武!歸位天命短短月餘,就已經收複太白縣、郿縣和陳倉縣三縣之地,如今又大敗大昭十五萬大軍, 如此川蜀之地也已是囊中之物!或許明年夏收時, ‘炎軍’便已盡能控川蜀之地、扼南北要道!
若三分中原大地, 到時我們‘炎軍’便占據了一分, 且占據了地利,進可攻關中、退可守川蜀,大勢可成啊!!!”
有看得懂形勢的太白縣讀書人, 聽聞前方傳來的捷報,喜得手舞足蹈幾欲癲狂!到處說著他的推論, 深信‘炎軍’推翻腐朽大昭之事, 已是指日可待!
太白縣的百姓原本就已深信夏首領是天命之人, 所率‘炎軍’必然能所向披靡, 如今果真聽到前方傳來大捷, 心中一塊大石也落穩了:‘炎軍’果然是天命之軍!
太白縣百姓對夏簡戟和‘炎軍’, 以及對神農血脈後人的首領夫人的信任,已經堅如磐石!
由夫人指導播種的麥子,已經發芽出苗了, 麥苗強壯一看就經得起風霜、耐得住幹旱,明年夏收時肯定能有個好收成!
不僅太白縣百姓如此,郿縣和陳倉縣的也是如此深信的。
‘炎軍’此次在大散關的大捷,振奮了軍心,也穩定了後方民心。
同時,‘炎軍’此次大勝也很快傳向各地,入了各方人的耳和心,對‘炎軍’的看法自也有所不同了。
鄴城軍和南方的‘米穀軍’,聽說後都先是歎一句:又多了一個日後與他們爭天下的強敵。
並將‘炎軍’牢牢記在了心上,接著就召集謀士討論一番。“各位先生,如今‘炎軍’之勢如日初升,不知可會給天下大勢帶來怎樣的變數?”
於是,眾多謀士捋須搖扇,先後引經據典,並咬文嚼字地分析一番天下大勢。
分析得很多,不過最終的結論大體都是:
“……靜觀其變,觀大昭朝廷其後作何舉動,吾等適時而變即可。”
十五萬大軍大敗於‘炎軍’的消息傳來,大昭朝廷上下一片驚怒!
“老夫早就說過,應該盡早派兵剿滅‘炎軍’,將叛軍剿滅於未成氣候之前,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本官之前就覺著,為防生變,應該調派鳳翔府剩餘府軍南渡渭河,兵圍陳倉,與北歸的入川大軍前後夾擊,‘炎軍’必然被剿滅,如此又怎會成今日之勢?!”
“……”
大昭朝廷中的‘事後諸葛’並不少,出口即是‘老夫早就說過’或‘本官之前就覺著’,全然忘記了當初是哪些人在說:‘炎軍成不了氣候’,‘不必理會,不過一泥腿子的起義罷了’……
除了事後諸葛們,又有對袁風怒其無能的。
“十五萬大軍!整整十五萬之數的大軍,便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衝垮大散關了!
結果袁風那無能之人,居然敗了,敗給了區區兩萬‘炎軍 ’,不、是敗給了區區一萬五的‘炎軍’!還有五千‘炎軍’,部署在渭河南岸呢。
那些‘炎軍’甚至都湊不出一身完整的甲胄和兵器,那就是些扛鋤頭揮耙子去打仗的泥腿子,這竟然都能輸,真是無能至極!”
“大散關確實易守難攻,古來也有過不少兩軍兵力懸殊時,兵力眾多者卻久攻不下的先例
。但一萬與兩千的兵力懸殊,能與十五萬與兩萬之間的兵力鴻溝相提並論!?
前者,兵力之差隻有八千,後者卻有十三萬兵力之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