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南京大學的學生談論最多的恐怕就是籃球了,自從球隊在客場以34分的優勢大勝南京理工後,大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覺得揚眉吐氣,大一的新生對籃球的熱情也是空前地高。
即便現在的南京依舊驕陽如火,氣溫高得要命,但每天下午四點過後,學校的籃球場完全爆滿,哪怕籃球場因為一天的炙烤而散發著難聞的橡膠味,哪怕那塑膠球場黏得能把你的鞋底給扯下來。至少在仙林校區,李皓林所見是這樣。
這一戰李皓林算是一戰成名了,高飛算是成名已久了,畢竟他有“主場優勢”。當年高中聯賽風光無限的兩個MVP球員,到了大學依舊星光閃耀,一幫球迷們似乎已經看到南京大學陳列室中已經放上了一塊CUBA冠軍的金籃板了。
而自從贏了南京理工,很多學院的籃球隊發現自己的主力不見人了,不見的可不是一般的主力,都是院係杯挑大梁的。這可把學院籃球隊的領隊們給急壞了,到處找人,該找的地方都找了,除了學校的籃球館。
因為體育館門外貼了一張大大的標幅:閉館!但是從體育館內傳來的籃球擊打地麵的聲音是那麼刺耳,但是寫了標語就是說了:此路不通,請原路返回。
從南京理工回來後,校隊的成員們一個個都像吃了興奮劑一樣,不要命地訓練,就連即將畢業的一些老球員,或是在讀的研究生球員都跑了過來,足足有20多人,有很多人還是專程從其他校區跑來的。
這下子可把董辰剛給忙壞了,從體育學院找了幾個老師過來當起了助教。忙歸忙,董辰剛也樂得這樣,球員的訓練積極度可是好久都沒想這樣高漲過了。
李皓林現在除了在上課時間還能看到人外,其他時間連宿舍都找不到,一般都是寢室快要關門的時候才回去,而且還是一身濕淋淋的,老大的汗味,搞得宿舍三個損友十分不爽。其實這也算不上什麼,主要是現在宿舍電話很少能消停一下,整天隻要是有人在宿舍總會響個不停。
原因很簡單,有很多女生打電話過來說什麼交個朋友、認識一下什麼的,剛開始“三劍客”還想著能不能沾李皓林的光來個近水樓台先得月,跟在李皓林身後“悶聲發大財”,結果過了不到一周,“三劍客”慘然地發現這些女生中有不少是恐龍的近親。自此以後,歐陽宇、魏遲、文斌三人每天關掉手機,跑到了圖書館裏麵躲了起來。
現在李皓林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沒有再進行一些高強度的訓練了,隻是每天按照自己製定的運動量來保持身體狀態和手感,即便是如此,他的訓練強度也足以讓球隊裏出高飛以外的球員感到汗顏了。
大部分的時間,李皓林用於團隊練習,演練戰術。董辰剛學院派出身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各種戰術都能娓娓道來,如何跑位、擋拆、傳切,破解對方防守,或是抑製對方進攻,各種防守陣型的長處弱點,講得頭頭是道。
可惜,這些都隻是紙上談兵,等董辰剛叫球員們實戰演練的時候,看著是那麼回事,可是自己老是覺得哪裏不對,卻又講不出來。經驗這個東西,不僅僅是球員需要的啊!董辰剛喟然長歎。
好在,李皓林的籃球智商高得驚人,高飛從小就經曆了係統的職業化籃球訓練,兩人對戰術的理解能力都強悍到了讓人震驚的程度。有些小範圍短傳快打,僅僅是憑借兩人的個人能力就能夠完美的實現,而對全局的掌控,高飛自然是略勝一籌,訓練的時候不時地指出球員跑位的錯誤,統籌調動,頤指氣使,頗有大將風範。
李皓林每天向董辰剛請教理論知識,然後和高飛一起到場上實踐,戰術理解能力和場上的閱讀能力急速提高,等到兩個星期後,董辰剛已經沒什麼好教李皓林的了。他悲哀的發現,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在短短兩個星期內被李皓林完全掌握了,雖然說不上融會貫通,但也能摸出個七七八八了。
不過唯一讓董辰剛感到欣慰的是,球隊來了這樣的兩個天才人物,自己當年大學時所提出的一套小球打法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這一套打法,打的是純粹的小球,沒有中鋒,大前鋒。進攻戰術也十分簡單,依靠個人能力,進行突破分球,其間無球隊員快速穿插切入,快打旋風。至於籃板球,完全就要靠球員的彈跳去彌補身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