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似乎有些影響別人工作的感覺,因為大家都不想冷落她。
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她特地領了本B大實驗室項目產品的資料假意翻看。
見她看得“起勁”,顧辭從善如流地給她倒了杯水,笑吟吟:“慢慢看,看不懂的可以問我。”
秦念:“……”
自家人還來拆台?
這麼厚的資料,看著就好難,怎麼可能看得下。
不過她好像一直沒有真正了解過,顧辭喜歡的人工智能到底是什麼。理解尚且停留在點心那樣可愛多機器人上。
機會難得,她最終點了點頭,“好吧,我看看。”
說到做到,秦念接下來是半個小時都在認真研讀他給的資料。
實在看不懂就上網搜,資料原本就不是純寫給專業人員看的,通俗易懂很多。秦念越看越驚奇,不由得對他們的產品產生好奇:人體的神經網絡係統那麼複雜,真的可以人工模擬構建出來,形成計算智能?
正想起身,想趁著這會兒沒多少參觀者,去看看顧辭他們實驗室的展品沙盤。
忽然有人輕輕提醒了句:“教授過來了。”
兩個正在整理資料的學長動作一致,抬頭朝一個方向看到去,展區裏原本輕鬆的氣氛微滯。
秦念愣了下,隨著他們的目光看去。
一名四十歲左右,戴眼鏡,渾身上下學術感很足的男人陪同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往這邊走來。
人群因為兩人的出現,湧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四十歲左右的男人應該就是姚教授,她遠遠看過幾次,隻因教授平時衣著方麵比較不拘小節,不像今日這般精致,一時沒能適應。
至於那位老人,秦念就不認識了,但她曾經多次在顧辭的學術報紙上看到過他的照片。
看學長們的眼神,更多是從凝在那位老者身上,隱隱澎湃激動,抑製不住的崇拜之情。
秦念也跟著緊張地站了起來。
大概……是泰鬥級的人物吧!
第78章
顧辭所在的實驗室團隊名為“起始”,是姚教授公認的關門弟子,程立佟於七年之前組建的團隊。
項目課題為“人工神經網絡”方向,聚集大批生物學、人工智能、計算機,控製與傳感等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原本試圖仿照人腦的神經細胞,構建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高速尋找優化解的能力的人工神經網絡,製造出更高效的神經電子計算機。
誌向遠大,但進展甚微。當時神經網絡理論模式並不成熟,他觸到了那層壁,知道如此發展下去短期內定當難以突破。團隊成立的兩年後,程立佟決定暫緩項目,與項目核心人員分別出國深造兩年。
回國之後腳踏實地,縮小實驗課題範圍:專攻神經網絡模式處理。
舉個通俗的例子:人臉識別,語音識別。
“起始”團隊最終研究出“行為識別”係統。即機器人可以從你的行為中識別出你的意圖,自行理解你的行為,而非單單聽從語言指令,進一步增強智能機器人的“類人化”進程。
比如說:你在吃飯,吃到很辣的菜,辣得臉頰通紅直呼氣,智能機器人可以識別出來“你被辣到,很難受”的行為,在沒有語言指令的情況下,給你遞上牛奶或者茶。
……
程學長性格稍顯孤僻,之前秦念給顧辭送飯的時候,見過他好幾次。
每一次他都疲倦懶散地坐在實驗室電腦前頭,頭發微亂,黑眼圈嚴重,稍佝僂著背,皺著眉,劈裏啪啦地寫代碼,看著不太好相處的模樣。
但聽實驗室的學姐說,他和顧辭的關係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