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功法大道(1 / 2)

藏書閣陰暗不假,但是書房頂上有一顆名為月華珠的寶貝,其放出的光亮如月光般柔和,足以點亮不大不小的藏書閣。拋開那個不知所蹤的老天師不談,這裏還是天下練武人夢寐以求的地方。文天安傾耳細聽沒有聲響的周圍,自覺閑來無事,自書架上拿起一本書開始細讀了起來。

書名《築丹論》,乃是幾十年前以為江湖前輩所寫,雖然市井小兒經常在路邊叫賣著這本武學基礎,但是都是些皮毛,隻有大門派所藏的才是這本書精髓所在,好多武學奇才都是從這本書開始習武的。本來文天安對此絲毫不敢興趣,但是沒來由的腦子裏總是彈出些江湖人,用輕功飛簷走壁的樣子,心裏升起了羨慕的情感,於是乎想著自己在這個年齡是否可以接觸些武學皮毛,為自己將來的有可能浪跡天涯的悲慘人生找些出路。

《築丹論》,顧名思義是說怎樣練內功,將己身之氣,周身天地之氣,彙聚築造丹田。書中前言大抵是講內功乃是一個江湖人的基礎,沒有內功隻會招式乃是假把式,適合街頭賣藝。而一個不會招式的人,擁有龐大的內力,其力氣也是旁人的幾倍,打架時普通人近不了其身的。文天安深以為然,想紅姑娘那般弱女子,還有龍虎山小道士,氣力都不是自己能比的。

人體經脈如葉脈一般複雜,但不是無理可尋。內力可行走於這些經脈之上,江湖上有人練掌出名,隻因其手掌的經脈經過鍛煉強壯無比,可以彙聚大量內力,又因為經脈的走勢和功力的大小而招式各異。有人練劍出彩,內功自經脈傳到劍身,劍身可柔可剛,均取自用劍人對經脈上內功的拿捏,再變幻出多種不同的招式。所以一般來講用劍之人心思縝密一些,也最是不能一心二用。

不知道過了多久,文天安放下書本,深呼了一口氣。自幼通讀四書五經,大學論語,史書雜談,便覺得自己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而今才知道自己無愧是井底之蛙。天下的學問怎麼能學得盡呢?這本書所寫的仿佛是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文天安又在書架上拿起一本書,書名《降龍伏虎》。說到這兩個名詞,大都會想到佛家的十八羅漢。當然並非如此,龍虎山地形險惡,均是虎跳龍飛之勢,當年龍虎山張天師以大本事降服此地,悟出龍虎山降龍伏虎招式,彼時佛教還沒有正式引進中原,所以確確實實和佛教沒有關係。文天安皺著眉頭的看著一招一式,書上要求對經脈裏內功的拿捏很是仔細,稍有疏忽便使威力大打折扣。伏虎拳講究的是衝勁,隨氣勢而發,餓虎撲食般凶狠。當然像張懷天那種輕描淡寫的揮出乃是對此功法爛熟於心的運用。降龍拳乃是一種境界了,人與龍鬥,和人與天鬥差不多,此功乃是自下而上,有乘龍扶搖直指南天門的架勢,否則神龍憑什麼降了你?當然,沒有內功的話用出去的確像是街頭賣藝。

他又拿下一本《龍虎劍法》,創始人依據道家聖賢留下的劍法,融合了在看龍虎山走勢悟出的劍意。《龍虎劍法》即便在當世也是數一數二的門派功法之一。劍法的運用要比拳法,章法難得多。將周身氣力纏繞於利劍之上,一招一式皆是需要千錘百煉成型的。所以說練劍之人最不能有太多雜念。

正如《築丹論》所說,所有武功離不開內功,否則一切都是花架子。文天安閉上眼睛,開始學著書中冥想。作為沒有練過武的人,他不能感受到自己的經脈,開始學著書中所說的感受氣海,丹田。天地生人,人之強大也需依賴於天地。人之氣與天地之氣相通,隻是需要人去運用。

不知多久,漸漸的他真的感到了一縷氣息彙聚氣海,至丹田,再順著經脈流動,氣息是暖的,流轉周身雖然費力,卻十分舒服。

然而,文天安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呼氣了,周身的空氣不斷從鼻口裏鑽進,氣海,丹田,經脈都被撐大,他睜開眼睛,惶恐的站起身,馬上要窒息,同時,也馬上要被撐爆。

不知從什麼地方出來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頭,伸手抓住他的肩膀,一股暖流衝進文天安的經脈,將他氣海丹田裏雜亂的氣流衝開,重新將他紊亂不堪的身體穩定下來。緊接著,暖流竟然穩定在了他的丹田。

文天安從沒覺得呼吸是如此順暢之事,他大口喘息著,然後仔細看了看已經收手的老人,老人不說話,顯然是在等他先開口。

“小生文天安,謝老天師救命之恩。”

老頭點點頭說道:“不錯,比我想的還早,人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你是初入江湖不怕死。若不攔著你,不知道你是窒息死還是爆體而亡哪個來的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