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童年如流水(1 / 2)

就像大人物降生前都有異象出現一樣,他出生時在當地也引起了一陣轟動:方圓十公裏以內的雞都發雞瘟死了。其實隻死雞的話並不算是怪事,怪的是發瘟死的全是母雞,村裏火化死雞的時候,公雞們全都列隊參加了葬禮,打完56聲鳴後又排隊跳河自殺了。屍體在水麵排成了C形。這些怪事促使他的父母又給他取了個怪名:瀟山。可能是希望他像山一樣有持久的生命力吧。

瀟山8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因為犯了事被帶進號子裏了,他媽也在這時把他交給了爺爺奶奶撫養,自己則去花天酒地,爭分奪秒的搞“生產”。幸虧那時他還小,不懂事,否則肯定會被這些個破事氣得頭發全白。當然了,這些都是他在長大以後,爺爺奶奶告訴他的,畢竟,你不能要求一個連路都不會走的小屁孩對大人間的那些破事有什麼成型的理解和概念,因為他在那時連大人是什麼都不知道,興許隻是覺得個頭比較大而已。

值得炫耀的是,雖然隻有8個月,但他已經斷奶了,原因並不是他比一般的孩子早熟,而是有大人跟他搶媽媽的奶喝,後來爸爸出來了,知道了這些事,以迅雷會員的下載速度和媽媽離婚了。因此,在他還沒弄清楚媽媽是什麼的時候,就沒媽媽了,

因為斷奶早,他的身體很差,經常進醫院,毫不誇張的說,他那時在醫院呆的時間比在家還多,這讓他還沒成型的世界觀就畸形了,他把醫院誤認成了家,經常問帶他看病的爺爺:“爺爺,我們家為什麼這麼白啊?”這句話深深刺痛了爺爺的心。他總是含淚摸著瀟山的頭,不言不語。

常駐醫院還帶來了另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他把有十字架的地方都當成了家。有一次竟然跑到一個教堂大喊:“爺爺奶奶,我回來了。”結果被裏麵的神父請出來了。並說:“這兒沒有爺爺,隻有耶穌。”

他的災難並不止這些,有此玩耍時,趁大人不注意,他摸上了鐵路。就在他和鐵軌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那代表著人氣的神奇的火車駛來了,幸好爺爺及時殺到,可衝上去救他已不可能,就大喊:“山山,快趴下!!!”雖然用盡了力氣,可這喊聲還是被火車的鳴笛聲吞沒了。這小子也像突然開竅似得順勢滾下了鐵路,不知道是被汽笛聲打通了任督二脈,還是天注定這小子不能英年早逝,反正他躲開了這一劫。

但爺爺心中卻留下了陰影,他再也不敢讓他一個人玩耍了。因為他愛自己的孫子,非常非常愛。為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孫子,他可以做很多事,能力能達到的,他會做到最好,能力達不到的,他會盡最大的力創造條件做好。

因為爸爸坐牢,加上他經常生病,家裏的所有開銷都得爺爺奶奶負擔,倆老的積蓄很快就花完了,爺爺奶奶省吃儉用,供他上學。有一次,交學費時,總數還差五塊,家裏也實在拿不出錢了,沒辦法,爺爺就讓他跟負責收學費的媽媽(他媽媽是個老師,正好教他所在的班級)說說,看能不能緩緩。媽媽的回複很簡單,也很絕情:不能,自己回去想辦法。

於是,爺爺就拉著木車去了鐵路旁,砍了一下午柴,並把這些柴賣給了個開澡堂的,最後終於湊齊了五塊錢。這件事可以說也就這麼過去了,不過偏偏被他記下來了,年紀雖然還沒到懂事的份兒,但這些經曆讓他比一般的孩子記事強,總之,他記下了,加上其他的事,他對這個“媽媽”是越來越沒有任何幻想了。

有時看到其他的孩子回家後能被媽媽抱起來轉幾個圈,他也會幻想著在家門口被自己的媽媽抱起來,不過那個人的剪影顯然不是這個讓自己回家想辦法湊學費的人。

楊帆,張歡。這兩個瀟山最先認識的好兄弟。和張歡的結識很有趣。當時的情況是他身為小組長,檢查作業時,張沒做,還拿別人的作業來應付他。結果被精明的他發現了,為了不讓他告訴老師,張提出了以一個冰激淩為代價的交換條件。沒想到堅強的他一下子精神淪陷,妥協了。然後就交到了這個一輩子的朋友。

在那個五角錢一個燒餅的年代,他們躲在油菜地裏抽著四塊錢一盒的臘梅佩劍,嗆得淚流滿麵卻依然帶著笑顏。然後放學就去偷豌豆,遊泳,打遊戲,彈珠子,一起做作業,過生日。直到現在,他們隻能每年過年時才能見三麵。三個人的家裏互相蹭飯。

高二時他們還到學校來找過瀟山,楊帆的一身肌肉羨慕的他還練了好幾個月。後來認識了魏意。小時候飯量大,每天沒放學就餓了,於是盼著放學,因為放學後魏就會拉著瀟奔向他家,然後做蛋炒飯給他吃,還烤一個紅薯裝他書包裏,讓他在路上吃。還有一次紅薯沒烤熟,他們又怕浪費,結果就是咬著硬不硬軟不軟的紅薯大笑江湖。可惜那時通訊基本沒有,畢業了就失去了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