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見一眾女子進屋,起身款款斂衽施禮。陶素意笑道:“眾位姐妹,這是我外家的表妹,閨名實秋。咱們皆是未嫁女子,不過略大小個一兩歲,也不必再行些虛禮,在此無大無小一起閑談片刻再去後苑,賞我家那遲開的芍藥,可否?”
餘人自然無有不應的。
那聶實秋緩步過來道:“請眾位姐妹入座吧。”
她與陶素意兩個招呼著宋府幾位姑娘並明鸞一並坐了,才在下首兩張圈椅上坐下。
貞媛還且罷了,貞秀這些日子安心要在京中閨秀們中間一展自己善逢迎交際的風彩,滿以為京中閨秀,皆是像貞玉一樣喜歡傳閑話搗事非的長舌女子,再或者就是像竇明鸞一樣略會幾句詩文就吟吟唱唱,著人一捧就飄飄欲仙的輕浮少女。
那知今日到了南安侯府,看人家府中小姐一派書卷氣質,又聲姿朗朗儀態大方,看似一派親和卻無下手可捧之處,兩人也隻好隨眾入了座,半晌並不敢言語。
雖有一眾丫環陪侍在側,陶素意仍是親自替嬌客們斟茶奉盞。她這裏所用的,是一整套的越窯青瓷,釉色青翠瑩潤,捧在手中卻是光彩照人。這茶盞本色便如湖光清澈,再注入嫩黃茶水,捧在手中鵝黃配著青翠,聞茶香四溢,致人仿如暢流於春光三月的湖麵,風光流轉無盡意蘊。
北順侯世子夫人陶氏是陶素意的姐姐,竇明鸞與她相交頗深,到了她的地盤,自然也要學她一般風雅,聶實秋更不用說。唯有貞玉幼年失母,在閨儀方麵頗缺教養,況她自幼性剛不喜柔,更不愛在這些方麵用功夫。如今見了這些閨秀們如此文縐縐,更覺不喜,也懶學她們那一套,自擒盞過來一飲而盡,將那茶盞又輕擱在方幾上。貞秀與貞怡兩個見了,也學她一飲而盡,放下茶盞。
那身後伺候的丫環見此,捧壺過來添滿茶盞,貞玉見那陶素意與竇明鸞幾個仍是捧著隻小盞不知在那裏瞄些什麼,如此沉默中,自己也不好頭一個開言說話,抬眼望向窗外,隱隱見貞書仍是穿著那件長褙子,與一眾丫環站在院子裏。她身量瘦高,比之別的丫環要高出一頭來,是以她一抬頭便能看到。
貞玉昨日與貞秀兩個忙著笑罵京中閨秀,還未顧得上報前日在北順侯府時貞書冒犯自己的仇。而此時這屋中一眾女子,又是當著二房其她三位姑娘的麵兒,如此當眾難為貞書一番,倒是個極有趣的事情。
想到此,貞玉緩緩歪了那茶盞,仍由茶水落到胸`前雲肩上,才故作驚訝的哎喲了一聲道:“四妹妹你為何要撞我?”
貞秀本是座在她身邊,又故意挨擠的十分緊,方才眾人未注意,此時皆注目於貞秀,真以為是貞秀撞了貞玉。貞秀不知貞玉意圖,但也知道自己務必要捧好這個嫡係的姐姐,放下茶盞起身道:“是妹妹不小心,姐姐勿怪!”
貞玉擺手拉她坐下道:“這是那裏話,不過是你未注意到罷了。快叫丫環替我進來換了雲肩吧。”
貞秀才要起身,就見貞玉湊了過來輕聲道:“叫三妹妹來換。”
貞秀會意,出門從安安手中接過貞玉的包袱遞到貞書手裏,欠身溫言道:“好二姐姐,方才我不小心撞翻了貞玉的茶盞,她雲肩上灑了茶水,指名要你親換,求求你別落臉,好好伺候她一回,叫她饒了我。”
貞書道:“我是你那門子的二姐,她才是你的嫡親二姐姐,莫折煞我了。”
說著卻也捧包袱進了屋子,走到貞玉麵前福了一福道:“請二姑娘往這邊寬衣。”
貞玉向後挪了那圈椅,指了指坐中諸位閨秀道:“不過是塊雲肩而已,這座中皆是姐妹,不礙事的,就在這裏親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