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商業地產的思考(1 / 2)

自從付總那裏聽出了讓自己去商業地產操盤的意思,木槿就把部分心思放到了商業地產的研究上。

商業地產最常見的就是寫字樓、公寓和商業綜合體,除此隻在還有住宅商業、專業市場商業、shopping mall等等。相比於住宅,這些40年產權的項目(住宅商業除外),銷售難度大。主要原因是市場上的人對商業地產不了解,總是將小產權和商業產權混為一談。

小產權是非法的。客戶購買了小產權的房子,隻要國家需要用地,小產權房可能隨時被拆,而房主隻能得到很少的補償款――畢竟房子歸房主必須給予房主一定補償。

因為小產權項目的開發商沒有從國家購買土地,房價沒有地皮價格在內房價很低,這就吸引了大批人選擇小產權。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人敢冒險!建房的大膽,買房的不明狀況,甚至無知者無畏,這就使得小產權最近幾年在高額的房價之下供需兩旺!

但是,也正是開發商沒有支付地皮錢,所以國家一旦需要用地,拆起小產權房毫不手軟!不過,購買小產權房子的人大部分都想著:反正被拆的不止我一個!這就是小產權客戶典型的僥幸心理。

商業地產是40年產權,大家購買商業地產最大的顧慮就是後期費用太高。商業用水和用電,費用遠超民用水電費用。而且,購買商業地產不能落戶,解決不了“學區”問題。現如今,人們購買房產,因為成本高昂,越來越注重房產附加的求學、醫療、休閑養生等價值,而非前幾年單純看中房子的居住屬性。

不過,商業地產正因以上這些屬性,售價相比於住宅比較低。而且,客戶購買商業地產不算做房產,再次購房住宅的時候,不受限購政策的限製。也正因為如此,購買商業地產成為不少剛需客戶的過渡型住房。這也就是,公寓和商業住宅近兩年興起的原因。

不少地方的開發商為了促進房源銷售,一般會將商業水電改為民用水電,把商業地產原本必須繳納的50%的首付,調整為40%。有實力的開發商,還會和銀行合作,將原本10年的貸款期限調整為15年。

不過,金龍地產在開發區的項目是寫字樓。寫字樓,本來就是可自住,可投資。自住主要是作為單身公寓,投資是將寫字樓轉租給辦公的公司,或者自住的租客。地方商業地產,有點類似於首都的soho。不知道,寫字樓裏有多少委屈的身體,和不屈的靈魂……

十一月份,木槿想了解一下z市銷售團隊整體對商業地產的專業水準,她看了看公司最近幾年為z市商業地產做的提報。經過對比,木槿發現,z市的商業地產處於起步階段,銷售不規範,營銷方式和手段傾向於住宅地產。客戶對商業地產不了解,認知止步於“投資”層麵,甚至出現“一鋪養三代”和“商鋪十套不如住宅一間”的兩種極端。木槿有點發愁,商業地產不好操盤啊。

不過,木槿的心思除了放在商業項目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學府苑。學府苑有點像當年的星河灣項目,團隊內部有小團體傾向。兩派人鬥來鬥去,互相看不對眼。

於紅岩帶領的人,與其說是團隊,不如說是團夥,匪氣十足!聽聞,段經理還在學府苑的時候,就被於紅岩團隊的人氣得不輕。在木槿回到z市時,段經理還專門提及於紅岩。多年相處的默契,木槿知道,段經理是想讓木槿多管教於紅岩。算起來,於紅岩算是木槿的徒孫呢,不過,當年胡亞也沒少吐槽於紅岩沒有大局意識,漠視規則!